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全球经济通胀形势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李清娟 复旦大学 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智库中心主任贾彩彦 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根据多个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货膨胀已蔓延至全球,且通胀率极高。其中2022年8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3%,欧元区上升至9.1%,英国为9.9%,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很不乐观。整体看全球通货膨胀很严重,但存在区域差异,拉美通胀压力非常大,亚洲国家相对温和。
全球经济通胀成因及趋势
1、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自英国脱欧到美国退出TPP和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全球范围内就开始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通过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碍要素的自由流动等多层次推升了成本,降低了产业效率。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冲击了产业链和运输体系,加剧了经济上的分割,造成供给短缺。另一方面疫情缓解时压抑的需求得到了释放,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取的直接补贴中低收入家庭以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造成消费需求快于生产恢复,加剧了供求失衡。
2、俄乌冲突加剧了通胀。俄罗斯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重要供应国,它与乌克兰还是全球小麦、玉米等粮食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分割,进一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3、物流运输成本上升加大通胀压力。疫情使得港口运力下降、港口拥堵,导致航运运费上涨,同时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推升了空运价格。
4、供应链调整对成本上升带来了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国内产业空心化、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等问题,近年来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调整供应链,疫情的暴发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供应链的调整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助推了物价上涨。
5、低碳经济的转型也会加剧能源价格上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使得传统能源的产能下降,而新能源又供给有限,推升了能源价格。
6、美国为应对疫情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联储于2020年年初开始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了近6万亿美元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7、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也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运行,加剧了市场分裂,导致价格上升。对进口中间品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制造业订单积压,成本增加。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又引发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以保障国内需求,进一步推升粮食价格。
从这些影响因素看,逆全球化带来的区域市场割裂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是通货膨胀深层次的原因,疫情和俄乌冲突加剧了这种割裂,同时供应链的调整和低碳经济的转型也将在长期内影响着通货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下行风险,更多能源和食品价格冲击可能导致通胀持续更长时间,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广泛的新兴市场债务困境。
全球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
1、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在多国高通货膨胀率对经济运行造成压力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总体平稳。但在我国的进口商品中,原油、铁矿石等多种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过高,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会推动我国结构性物价上涨,使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2、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高通胀压力下,全球已有超75家央行启动加息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紧缩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下滑导致国外市场需求减少,而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又令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也使得我国出口市场被挤压,造成出口放缓。同时,美国加息带来一定资本外流。多重影响下,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加大,进而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3、带来资本外流的压力。美联储的加息,使得美元快速升值,中美利差加大以及汇率升值预期都会带来资本外流的压力。
4、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加大。全球范围内的加息及经济下行的预期升温,加大股市、债市、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波动。美国的股市、债市是全球各种投资基金的重要配置资产,也是全球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寻找资金供给的最大渠道,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导致企业资产价格波动,筹资成本增加。同时利率的增加以及美元的升值会加大持有美元债务的国家偿债压力,根据国际金融协会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2021年底美元债务在我国债务总额中占到4.75%,我国的还债压力会加大。
5、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增速放缓,稳增长压力加大。2021年我国外贸同比大涨21.4%,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5%,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亮点,但今年的高通胀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会使得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
6、全球供应链危机和通胀压力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会对我国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带来影响。高通胀影响了国际投资的增长,同时国际产业链的重构带来的供给压力和通胀压力增加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利润,这对我国吸引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带来一定影响。对策建议1、加强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防止国内物价叠加输入性通胀。输入性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这两者定价权都在国外。对我国而言,主粮自给率很高,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不大,主要是通过能源、矿产等价格上涨传导。要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首先是做好国内生产,加大粮食生产和储备,保证粮食和生猪价格稳定。而对于能源等大宗商品,可以通过政策调节,针对不同行业和商品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类分析,分类施策。比如分别针对煤炭价格、油气价格、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和传导机制等,并适当扩大这些商品的储备规模。同时考虑到影响通胀的一个长期因素是低碳经济的转型,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下,要掌握好减碳节奏。
2、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工具,防范人民币短期内大幅贬值,同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美联储加息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央行已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及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均减缓了人民币贬值的速度,目前也仍有较多政策工具可以引导预期。但长远来看,仍然要坚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继续加强和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
3、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扩大金融开放。中国吸引的大量外资,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看好,国内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目前进一步开放市场还有空间,资本外流压力可控。但还需要继续扩大金融开放,进一步吸引外资。同时要加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加大对制造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企业信心和活力。
4、继续完善供应链,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区域经济之间的分割,以及在此过程中带来的成本上升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因此更需要我们继续“强链补链”,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战略重组,加大对供应链核心节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培育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42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