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

中意财险失去中石油“靠山”,如何独自面对?战略转向见端倪!

牵手17年,终将还是要分手。

2024年1月10日,意大利保险巨头忠利集团宣布签署协议,以近9900万欧元(约7.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中意财险51%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100%,这笔交易仍需得到监管机构批准。

中资退出,外资挺进,中意财险的身份也将随之改变,在失去国企背景的同时,由一家合资险企转变为一家纯外资险企。

其实,对于中意财险的这次股权变更,行业并不意外。2023年11月份,中油资本就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中意财险51%的股权,转让底价为7.74亿元。而此次外资股东的接盘,也令这一股权变更有了着落。

随着股权转让事宜的推进,中意财险将步入新的发展征程。带着全新的身份,中意财险将迎来怎样的变化,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如何吸引了行业关注。

17年,从牵手到分手

对于收购中意财险股权一事,忠利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是一项长期战略投资,目的是在中国发展集团完全拥有和控制的产险业务,在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扩大份额。

其实,这一决策与外资不断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趋势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保险也在紧跟这一步伐,努力与国际市场接轨,尤其是近年来,多家国际保险巨头通过参股、收购、设立保险机构等多种方式,扩大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例如安达、安顾、安联等。此次忠利集团接盘中意财险,也属于这一类型。

此次股权变更后,不仅中意财险的身份将发生改变,从中外合资转为外资独资,而且也意味着忠利集团与中石油长达近17年的“婚姻”结束。

据悉,2007年4月,中石油旗下中油财务与忠利集团合资组建了中意财险,双方各持股50%,中意财险也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财产保险公司。随后,中意财险也进行了两次股权变更,不过,背后依旧是中石油的左右腾挪。

据悉,2008年年底,中油财务将所持有的中意财险50%的股权转让给中石油集团,中石油集团亲自下场执掌中意财险。2009年4月,忠利保险又向中石油集团转让其持有的中意财险1%股权。至此,中石油集团持有中意财险51%的股权,实现了对中意财险的控股。

2017年初,为了整合金融业务,中油资本的前身“石油济柴”完成资产重组,随后中石油集团便将持有的金融资产一一划转至中油资本旗下,其中就包括中意财险。至今,中油资本成为中意财险股东也已7年时间。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中油资本将完全退出中意财险股东名单。

从香饽饽到鸡肋

在此次股权转让的背后,人们很好奇,中石油体系为何转变这么快,如此决绝。

作为一家国资企业,中油资本旗下的金融牌照算是比较齐的,拥有银行、信托、金融租赁、保险等相关牌照。中油资本还曾表示,要充分发挥金融牌照较为齐全的优势,由“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凭借“聚变效应”最大化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产融结合、融融协同,为客户提供理财、投融资、保险、公私联动等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因此,从回归主业方面考虑中油资本退出中意财险,似乎说不通。更何况,中油资本旗下不仅有中意财险一家保险公司,它的保险业务板块中还包括经营中石油集团自保业务的专属保险公司及经营寿险业务的中意人寿。其中,中意人寿也是由中石油集团和忠利保险合资组建的中型保险公司。

那么,为何在这些险企中,中石油偏偏“抛弃”了中意财险,或许这也与中意财险自身的经营有关。

具体来看,2007—2022年,其保费收入分别为0.01亿元、0.3亿元、1.3亿元、2.6亿元、2.4亿元、2.6亿元、2.3亿元、3亿元、3.7亿元、5.1亿元、6亿元、7.6亿元、8.7亿元、9.4亿元、10.6亿元、11.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中意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2.4亿元。

净利润方面,2007—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005亿元、-0.5亿元、-0.003亿元、-1.4亿元、-1.55亿元、0.13亿元、0.12亿元、0.03亿元、0.02亿元、-0.3亿元、-1.01亿元、-0.22亿元、0.06亿元、0.1亿元、0.1亿元、0.2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中意财险净利润为0.2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合资财险公司,中意财险虽然已进入盈利期,但从发展速度来看,并不快。相反,再看中油资本旗下的另外两家险企,发展势头则比较强劲。

例如,2022年,中石油专属财险保险业务收入虽然只有10.6亿元,较2021年出现了下降,但净利润方面则实现了4.49亿元的盈利,较2021年有了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专属财险从2014年开始就进入了持续盈利期。中意人寿的发展也比较亮眼,2022年,中意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98.47亿元,净利润为11.72亿元。

对比之下,中意财险的吸引力或大打折扣,似乎变为了一个鸡肋。

失去了靠山,需要独自面对

中油资本退出后,对中意财险有何影响,未来,中意财险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亦是行业所关心的。

首先,从股东层面看,中油资本的退出将使得中意财险失去国资股东背景,而且在业务层面,也少了中石油这个“依靠”。

不可否认,从中意财险过往的业务看,中石油的支持力度并不小。有数据显示,2018—2021年期间,中意财险与中石油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发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42亿元、2.77亿元、2.77亿元、2.41亿元。另有媒体报道称,在中石油专属财险成立之前,中石油集团及旗下子公司贡献的保险业务收入一度占中意财险整体业务比重的七成左右。

再者,中资股东退出后,中意财险转身为外资独资后,中意财险的董事会将迎来变化。就目前来看,中意财险董事长严九来自中石油体系。

资料显示,严九,自2022年9月出任中意财险董事长,2023年3月开始担任中意资管董事。严九在中石油集团拥有逾30年的工作经历,曾任昆仑银行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副行长,冀东油田总会计师、党委委员等职务。

除此之外,中意财险董事何涛也是来自中石油一方。据悉,他曾担任中油资本总经理助理兼风险合规部总经理、发展研究部总经理,中石油财务资产部资产处副处长、财务资产部资金处副处长、资金部投融资处副处长等职务。

如果股权转让成功,中意财险将面临更名,以及战略的重新调整。

战略定位从“4321”到高阶发展

其实,在依附于股东之外,中意财险也在谋求一些改变,例如,除股东业务外,中意财险还大力发展车险、责任险、商业健康险等。

据悉,中意财险还于2023年下半年定下了“4321”发展战略,即“4”是四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发挥中石油股东和自身在油气领域的专业优势,发展石油能源产业链;二是专注绿色保险,抓好细分赛道;三是依托外方股东全球网络资源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业务;四是围绕核心客群,做好数字化个人业务,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服务。如果股权转让成功,重点发展方向将需要随之作出调整。

“3”是三方面能力需提升,一是总公司和分公司协同的能力;二是开拓市场的能力;三是精益管理的能力。“2”是两个短板,一是人才;二是风险管理。“1”则是保持奋斗精神。

中意财险总经理袁颖晖曾表示,中意财险正有赖于“4321”发展战略的支撑,逐步成为一个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特征明显的精品财产保险公司。

此外,中意财险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聚焦于产品、渠道、客户,通过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实现产融深度融合,构建“产品+科技+金融”场景生态。在2023年12月28日中意财险数智化成果发布会上,袁颖晖透露,中意财险在“传统业务”和“大个险”双模战略指引下,以客户为中心,深耕个险业务、能源产业链业务、国际业务和绿色保险业务四大重点领域。

对于未来,中意财险也有自己的打算。在中意财险2023年核心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暨半年工作会议上,袁颖晖对2024—2026年提出了高阶发展战略目标,即:

在新机构、新产品、新销售渠道、新销售模式方面实现增长;

充分借鉴忠利经验,全面提升两核技术水平,“双对标”——国内行业先进、忠利集团内部先进;以数字化为依托,改变现有的低效率分散运营模式,实现物理、虚拟混合集中运营降本增效,提升客户体验;

个人业务端到端全数字化体验,商险业务初步做到数字化运作,初步实现基于大数据收集、分析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定价、销售、服务、经营;

人才方面,关键岗位均具备1—2名继承人的板凳深度;充分利用双方股东的资源,尤其是忠利集团的保险技术资源,培养、提升高潜质人才;初步形成90—80—70的人才梯队,重点岗位做到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素质双对标——国内行业先进、忠利集团内部先进。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333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