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

香港迪士尼如何稳住优势?

香港迪士尼作为全球第五座、亚洲第二座、中国第一座迪士尼乐园,承载着不少人的“乐园初记忆”。叶绮涵 摄

20岁的香港迪士尼,迎来了业绩上的里程碑。2月25日,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以下简称“香港迪士尼”)公布2024财政年度业绩及度假区最新发展情况。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香港迪士尼实现净利润8.38亿港元,创下2005年开幕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也是香港迪士尼十年来业绩的首度扭亏。

同时,乐园总入场人次也创历史新高,达到770万人次,其中非本地游客人次涨超100%。

“人财”均创新高,香港迪士尼的突破是偶然还是必然?在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主题公园要如何稳优势、增人气,也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南方日报记者 叶绮涵

一波三折的盈利路

“放假想去迪士尼玩,推荐香港还是上海园区?”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一则询问帖吸引了上百位用户的回复。在该平台搜索“迪士尼”,也可见不少分享帖,亦围绕两大园区体验感做对比或推荐。

其中,香港迪士尼作为全球第五座、亚洲第二座、中国第一座迪士尼乐园,承载着不少人的“乐园初记忆”。乐园占地126公顷,在2005年9月12日正式开幕,今年恰逢开园20周年。

不过,香港迪士尼的盈利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事实上,高昂的运营、人力成本,一直是压在园区头上的“大山”。每年,园区还需向华特迪士尼支付高额的特许费用和管理费用。与此同时,业绩却大程度依赖门票、特许商品销售和酒店收入。数据显示,香港迪士尼开园近7年后,才第一次实现盈利。

不过,受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减少影响,园区在2015年迎来新一轮亏损。次年,上海迪士尼宣布开园,原本的“一枝独秀”演变成“神仙打架”,出于对地理位置和IP选择的偏好,不少游客将上海园区列为了首选目的地。

上海迪士尼的分流效应,不容小觑。数据显示,这一年香港乐园净亏损额扩大了2300多万港元至1.71亿港元;同年内地游客人数降幅高达20%,香港本地游客人数也下降了10%。

与此同时,香港迪士尼也面临着内地、境外其他乐园的压力。东亚地区有东京迪士尼、新加坡环球影城、大阪环球影城等,华侨城欢乐谷、长隆度假区等一批国内乐园也逐渐提速升级、收获了忠实粉丝。

有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主题乐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5年,中国主题乐园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级别。

早前已有业者指出,香港迪士尼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开源节流吸引游客这么简单,“自身产品的先天不足仍然是症结所在。”作为全球最小的迪士尼,园区面积限制了产品及内容发展。如何破题?“扩建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IP效应提升乐园吸引力

在土地面积和成本的把控下,香港迪士尼的“扩”必须来得谨慎。尤其在IP选择和设施打造上,需“一针见血”、让回报来得更加可预。

《冰雪奇缘》无疑满足了以上条件。作为迪士尼近年的现象级电影,其粉丝基础庞大,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且易于场景化。因此,于2023年开园的“冰雪奇缘”园区成为香港迪士尼重要的“回血”契机。数据显示,2023财年,香港迪士尼乐园收入升至57亿港元,同比增长156%,净亏损收窄至3.56亿港元,同比有显著改善。

对“老乐园”而言,复购率的提升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持续的推陈出新:从新园区、新项目,到新IP。相较于扩增园区的高额成本,IP的创新性价比更高,但也能给游客带来新颖或难忘的体验。

以热门IP玲娜贝儿为例。自2021年9月在上海迪士尼首次亮相后,次年,该IP正式登陆香港迪士尼,园区及时推出周边产品、人偶互动等体验,同时线上加大宣传。系列举措成效颇丰,其2022年财报中就提及,“玲娜贝儿的首1万件毛绒玩具在网上开售6小时内售罄,短短17天内便成为香港迪士尼2022财年最畅销的商品。”

更多的计划也在展开。除了上新IP之外,园区也公布了新的拓展规划:将会自资扩建皮克斯主题项目以及扩建漫威主题区,相关工程今年内展开。

其余在华主题乐园也加快拓新进程。比如上海迪士尼的第三座迪士尼主题酒店已在建设中,北京环球影城则在谋划二期项目,华强方特也推出了全新乐园品牌“熊出没乐园”,以此对标迪士尼式乐园场景。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分析指出,新园区的开幕、新体验项目的推出,这种常变常新的运营模式也让其在吸引游客重游的同时、持续拉新,从而进一步带动园内消费,促使其业绩恢复。

扭亏之后,如何“持续”?

不过,“翻身仗”并非只是IP的功劳。近年来,包括香港迪士尼在内的多家主题乐园,纷纷在门票改革、线上宣传等领域发力,以此改善营收业绩。

如上海、香港迪士尼均在门票分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票价上调。有媒体统计称,上海迪士尼自2016年开园后,8年内已涨价5次。而香港迪士尼也于2023年9月(“冰雪奇缘”主题园区开园前)、2024年9月进行了两轮提价。

对整体业绩而言,提价的作用显而易见。“即使是迪士尼这类国际主题乐园品牌,虽然二次消费占比相较其他乐园更高,但门票仍然是业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林焕杰分析称。由于游客消费理念不同,各地区迪士尼的门票与二次消费占比也有所差异——“上海、香港的门票占比明显更高”。

涨价容易,难的是让游客认为“值”。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独有体验并发展忠实用户群,也是每个乐园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时,劣势也可能是优势。比如香港迪士尼,与上海及其他园区相比面积较小,但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在香港(园区)不用玩得那么累,每个项目之间距离也比较紧凑。”有游客如此评价。也有不少网友分享称,感觉在香港园区“排队时间更短”“遛娃更轻松”。

要保持增长态势,原有优势必须加以维系甚至放大。林焕杰则建议,乐园可适时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平日来到乐园游玩,以此提升淡季收益、保持游客黏性和忠诚度。

利用好重要节庆及节点,也是乐园再“吸粉”的关键。对香港迪士尼,即将到来的20周年庆典,通过推出全新的城堡演出、开幕以来最大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317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