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利率的影响有哪些,十大原因让银行利率又双叒叕降了,跌跌不休仍将持续(二)
接上篇:十大原因让银行利率又双叒叕降了,跌跌不休仍将持续(一)
第六,利率不断下降和企业的融资方式发生变化有关。
以前企业用钱主要到银行贷款,既需要还本也需要还利息,现在企业学聪明了,到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去融资,既不用还本也不用还息,直白一点就是企业主用几张纸就可以轻松拿走投资人的几个亿,试问如果你是企业主,你是用还本还息的钱呢?还是本息都不用还的钱?看看最近几年资本市场上市了多少家公司,融走了多少钱就明白了。这样一下子,市场对银行里的资金需求就大大减少了,没有需求,利率自然就下来了。

第七,利率不断下降和银行利率的定价机制的变化有关。
在2021年6月前是基准利率浮动制(国有行最高上浮1.4倍,其他行可以上浮1.5倍,大额存单最高可上浮1.55倍,如下图)在2021年6月后由浮动制改为加点制,最高上浮75个基点,大额存单最高上浮80个基点并与2022年4月锚定10年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存款定价机制又加入定价扣分制,若定价利率偏离过多就要被处罚:失去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产品的权利。至此定价机制改革三板斧正式落地,由以前的浮动制变成加点制+锚定制+扣分制,在此机制下,中长期利率的上限被压低,如以前三年期存单可以拿到4.125%的利率,现在实行加点制基准利率2.75%加75个基点,最高能拿到3.5%,上限降低了62.5个基点。大额存单以前最高为4.2625%,现在最高2.75%加上80个基点为3.55%,上限降低了71.25个基点。

第八,人口负增长趋势加剧,导致社会最基本消费需求大幅锐减。
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85万人,2023人减少208万人,按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9.86%,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再加上老话说“人到70不买衣”,多角度都导致了社会总体消费需求不旺。其实简单的说,庞大人口的消费需求就是企业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企业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就是银行放贷的揽储需求,所以消费不振=揽储无需求=银行利率不断走低,甚至哪一天你把钱存银行,一分钱都不给你,因为企业对钱已经没有需求,银行替你保管还需要耗费相应的成本,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就变得理所当然,负利率时代也就到来了。

第九,利率不断下降与社会转变有关。
当前社会已经从通胀社会变成了通缩社会,这个转变对老百姓的实际利率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什么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就是银行给到百姓手里的利率,当名义利率是确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就决定了实际利率,比如,以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3.5%-通货膨胀率3%=0.5%,现在:实际利率=名义利率2.0%-通货膨胀率0.2%=1.8%,虽然名义利率下降了,但社会进入了通缩状态,导致实际利率反而是升高了的,如果把现在的实际利率和以前的实际利率拉平,还有至少1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第十,利率不断降低与时代进步有关。
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欧根·冯·庞巴维克说“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通俗的来讲,就是以前借钱,我不知道对方的底细,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还在进步中,也没有什么工具能制约借款方,所以利率不高得我足够心动,我是不会借出的,而现在时代进步了,道德文明提高了,技术先进了,法律也健全了,信任成本就降低了,利率自然不断降低。

结合以上分析的十个维度,您觉得未来的利率会是什么走势呢?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176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