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涨通胀通缩的规律有哪些,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三):滞胀和通缩
纸币被发明出来,就是要印的,所以大家不用太操心了。
基建构成了帝国经济运转的根本,只要基建停下来,这部分的就业和收入崩溃,那么消费市场就会急剧萎缩。
所以,为了维持帝国的经济运转,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再释放一批流动性,解决纠缠的债务问题。
这个问题历朝历代已经经历好几轮了,可以预见的就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制造更大的债务。
那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朝廷能不能砍掉这些相关利益集团赖以谋生的东西?
但是你要砍谁呢?
你不但砍不动,相反他们还会以某种手段维持。
那朝廷只能再次用通货膨胀的政策来解决问题,而通货膨胀最终还是靠中产阶级在钱庄的存款来买单的。
这也是他们为帝国贡献的一种形式,因为中产阶级其实就是帝国崛起的主要受益者。
如果他们不以这种方式贡献的话,其他方式可能成本还会更高一些,所以通货膨胀这种做法也有他的合理性。
只要帝国还在上升期,通过全球化收益,那么这个游戏就能继续玩下去。
但是现在的局势,整个世界,可以预见的,川普再次上台之后,全球化的时代就要终结了。
正如我们上一篇讲的,所谓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普通消费者没有钱,消费自然起不来。同时由于贸易保护,所以出口减少。
这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一个链条。
如果链条被打破,川普给你加了很大的关税。
然后整个世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提高关税其实是一个以邻为壑的做法,最后的效果就是会引起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如二战前夜那样。
但是谁都希望邻为壑,要把危机转嫁给别人,让别人更倒霉一些。
所以大家都开始纷纷提高关税,于是世界自然会形成几大关税区。
像是二战时期罗斯福的美元区,大英帝国的英帝国特惠制,就是英国和自治领、殖民地之间关于实行互惠关税的协定,不是大英帝国是进不去的。
还有法国和瑞士的黄金区等等。
最倒霉的就是德国了,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因为需要偿还大量债务,于是造成了严重的纸币通货膨胀,50万马克的面包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魏玛共和国就维持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只有希特勒上台,实行易货贸易。
比如蒋介石从德国进口的东西,国民党的德械师,这都是用中国的钨砂和其他的产品去换德国的装备。
德国的易货贸易就是这么来的。
在世界分割成几大贸易区后,周边的局面就变得异常紧张了。
而中国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其实就是日(满)鲜经济区和国民党法币经济区的边界。
军事上的冲突和走私的关税战是同时进行的。
德国和美国的关税战也是断断续续,直到爆发正式的战争。
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所谓经济的三驾马车,如果其中一匹马跑不动了,另外两匹马就更费力了。
所以汉武帝,他在完全抛弃了文景之治时期,自由主义“无为而治”修生养息的政策之后,将一切权力收归国有,掌握了几乎所有的高层职务,不再有分享权力的人,包括掌握了最重要的金融。
按理说,应该可以把金融管的严厉一点了。
汉武帝转变如此巨大,如果不是汉武帝刘彻,而是换一个皇帝上来,是不是会采取另一种做法呢?
就是继续文帝时候的政策,让文景之治的盛世永远保持下去。
但现在你肯定已经知道了,汉武帝的做法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帝国,他不可避免会财政扩张。
帝国建立之初,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无论皇帝有意还是无意,帝国财政扩张都是无法避免的,甚至摧毁民间经济,无论帝国初期经济表现多好,发展多迅速,但他最后的制度总会慢慢变化,直到崩溃。
而后人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越是干预,越想扭转,却越是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帝国集权所带来的官僚膨胀。
王朝初期,经济处于快速恢复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能高于官僚膨胀的速度。
但当官僚不断膨胀的同时,经济如果放缓,而官僚膨胀速度却没有减少,甚至加速膨胀,反而更会拖累经济。
然后就是更多的人想要到庞大的官僚队伍里。
官僚们为了政绩,其实政绩说白了就是讨好上级和皇帝,只要皇帝满意,官僚们就会尽力满足皇帝的需要,而这一切都会转移到民间,导致民间经济更快地陷入枯竭。
财政扩张,而经济放缓,王朝就会速度的由盛转衰。
官僚的扩张对帝国来讲是无解的,像是罗马帝国也是这样,这个问题只能越积越大。
而财政失衡又会迫使皇帝官营和资源垄断,而政府参与经济之后又需要大量经济管理的官员,而效率却无法提升,甚至成为负担。
所以历史上的朝代,无论是汉朝,还是后来的宋明清,官僚成本和战争成本都成为了朝廷无法承担的重任。
我们上一篇讲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成本,除了直接花费之外,更加难以估算的是间接的战争成本。
比如战争时期的物资运转和战备消耗,包括和平时期的养护成本。
但是成为帝国,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帝国崛起,就肯定会有人鼓吹战争,即便是违背了皇帝本人的意愿。
战争一旦开始就必然采取财政上的一系列措施,而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也为后世建立一个样板。
这个样板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帝国的农业税并不高,汉初的农业税是十五税一,到了汉文帝时期,将税率降低到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这一税率在东汉时期也有所调整,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保持了三十税一的税率,直到东汉献帝初年。
与秦代的苛政相比,汉代的三十税一可以说是相当轻的赋税。除了唐代一度实行的四十税一之外,三十税一在历史上是较低的税率。
一般都是十五税一,高的也就是十税一。
不过这也是因为古代的粮食产量并不高,而且征收成本高,除非在战争时代,一般不会对农业加税,这样会加重农民的负担,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农业税率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税收负担低,相反,一般朝廷会采用更灵活的方式,从其他方面获得财政收入。
比如盐铁官营,关市税收入,铸币税等等,这些税收都会间接转嫁到农民头上。
这些税虽然沉重,确是隐形的,大部分情况下,农民并不用直接缴税,但是朝廷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将财富抽走,这种做法成本低且高效,正是所谓“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汉武帝的另一个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制度。
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货币还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也就是说,除了中央政府,民间和诸侯国也可以发行货币,而汉武帝则把铸币权收归国有。
民间铸币在古代并不稀奇,直到近代,国家垄断货币发行变成了民族国家的标配。
在纸币未出现时,一般的通货就是金银铜三种,一般会按照金属的实际价值来估值。
比如一斤麦子可以换一两铜,一两银子换一匹马。
然后为了称重方便,就出现了标准的制式,比如将铜做成特殊的形状,并在上面标明重量,也就是它的面值,这就是标准化货币的产生。
那有些人就会想到了,我可以将货币做的比标重轻,或者掺一些不值钱的金属,然后还按照标明的重量去用,不就能赚取差价了吗?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如果放开民间铸币,那些劣质的货币没人接受,就慢慢消失了,而那些更有价值的货币使用的人变多,就会变成主流,这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不过再怎么说,如果铸币没有利润,就没有人去干了,正是因为利润太过丰厚,所以才会有大量人去做。
如果可以掌握货币,就会带来无数隐藏的利益。
汉武帝或者说任何统治者都不难看出这一点。
只要朝廷缺钱了,只要惨一点假,就可以从民间收取大量财富,历朝历代都会采用货币掺假的手段,结果就是每个朝代的货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帝国初期,货币的个头最大,材料也最足,随后货币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出现大额货币,比如当十钱,当五十钱。
所以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垄断铸币就是最大的密码。
关于汉武帝是如何制造货币我们之前讲过就不多说了,就是皮币、白金币、三铢钱、五铢钱等。
但在初期,铸币权仍不是中央垄断的,主要原因还是朝廷此时还没有铸造这么多货币的能力,所以汉武帝还允许各个郡国,按照朝廷颁布的标准去铸造,郡国铸造的钱币成为郡国五铢。

而各个郡国造的钱,甚至比朝廷造的质量还要差,如果只在民间流通,皇帝可能还无所谓,但当郡国劣币通过税收回流朝廷的时候,汉武帝就吃了亏。
这就相当于地方债政府兜底的道理。
然后为了应对这些劣币,汉武帝又发行了一种“赤仄五铢”,每一个赤仄五铢当五个郡国五铢,然后上交国家税收必须要用赤仄五铢。

这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地方债务继续通货膨胀,结果就是货币市场已经完全混乱了。
汉武帝只能将铸币权彻底收归朝廷,自此货币就完全由国家垄断了。
而对于汉武帝的货币政策,后世所有的皇帝们都会意识到这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便利,当朝廷垄断了铸币权,就掌握了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财政收入手段。
而大量释放货币到市场,我们之前讲过,就是对中产阶级的存款有一定的影响。
当经济好的时候,货币可以进入实体经济,生产领域能够赚钱,企业家有钱赚,工人也有钱赚,大家日子都好过。
然后就是股市表现得很好。
为什么呢?
比如一家企业,成本10元,卖20元,利润率1%,卖出10万件,一年销售额2万,利润1万。
然后通货膨胀,成本上升,成本11元,售价22,利润率1%,还是卖出10万件,销售额220万,利润110万,增长10%。
他卖的还是那些东西,也没有进步,那为什么在财务上,增长了10%呢?就是因为通货膨胀。
所以首先要把通货膨胀率套上去,先减掉通货膨胀的“应有增长”,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赶不上通货膨胀时,其实他是亏损的。
高通胀时期股市容易涨。
但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还需要一个定语。
钱如果流入了生产领域,现在生产领域能够赚钱了,大家就不用去股市投资了,因为毕竟股市有风险。
像是有些企业还亏空呢,但通过包装上市之后,引来很多散户买,等亏空填完了,股市就跌了。
反正市场经济,又没人逼着你买,就算在美国,你也没法告谁。
但是如果在通货膨胀的时代,经济还是表现得不好。
通货膨胀并不会改变生产关系,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填坑。
如果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没有钱赚,工人失业,大家不敢把钱投资到实体经济,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着赌一把。
就像是大萧条时期,电影和赌场反而旺盛。
按道理来讲,股市应该和经济平行,经济好,股市肯定会涨,因为股票本身反映的是企业价值。
经济好,企业赚钱,股价肯定高。
经济萧条,企业亏损,股价必定下跌。
但是如果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通货膨胀,而通货无法流入实体经济会怎么样?
大家想着赌一把,股市就会涨起来。
股市涨起来了,就说明释放的流动性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了投机领域。
所以,通货膨胀的效果就是,一面制造滞涨,一面制造通缩。
钱无法进入到生产领域,普通消费者还是没有钱,于是通缩还在持续。
而过剩的信用在上层空转,无法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了股市,而空转带来的效果就是收割。
于是就出现了滞胀和通缩并存的现象。
这样做会造成进一 步割裂,而且这个割裂有糟糕的部分。
如果在以前,大家都没有钱,无非就是减少一些消费,还不至于太糟。
但现在并不是没钱,而是欠债的问题,而这个矛盾好像不是能用经济学解决的。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176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