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互宝,相互宝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古老板。
大家都知道了,这两天阿里收到罚单了。
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阿里可不只是交罚单了事,还有别的事。那就是处理相互宝问题。
对阿里进行罚款后,还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应该说,阿里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源自于阿里管理层对相互宝模式的不了解。
很多人以为,相互宝模式是受到政府监管,所以被迫关闭,但我要说,不用政府出手,相互宝模式的结局也是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种模式的巨大bug.
相互宝是什么?
相互宝,原来叫相互保,就是阿里与一家寿险公司联合起起的一个业务,借助这家公司的保险牌照,阿里将其定位一种互联网新型保险业务。
2018年9月6日,信美人寿向监管部门报备《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10月16日,该产品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形式在支付宝平台上线。上线一个多月,该款产品参与人数就在支付宝的影响力下,超过2万人。
这种保险业务的本质,叫互助保险。
互助保险,是个什么玩意呢?其实所有人都很熟悉。
“一人生病,众人分摊”就是互助医疗保险的本质。
事实上,历史以上,遇到困难的人们,总是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帮助,而这些帮助并非来自于私人慈善,而是来自于另外一种东西,叫互助组织。
你参加过中国的婚丧活动吧,随份子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历过的事情。
这就是一种民间互助形式,我家有困难时,全村一起随份子帮我解决,这是慈善吗?
这不是,这是一种互助,因为当另外一家有困难时,你也需要随份子,这样就能在困难时能得到一个组织的帮助。
中国民间采取的是一种约定俗成,不需要契约的互助方式。如果你不随份子,那就被所有人鄙视,他是通过道德约束来完成这件事的。
而在欧洲工商社会刚刚发展起来时,互助组织是民间社会的主要保障形式。
互助组织与慈善不同,他是自治的,互惠互利的,旨在为不时之需做准备,他不是一群人掏钱帮助另一群人,而是由平等人的组成社会相互合作的模式。
在十九世纪,英国进入城市的工人们,就发展出来了全国性的互助组织,成员多达数十万人。
这样的互助组织主要承担什么呢?
劳工因为疾病,事故,或年迈无法工作时发放病假工资和退休工资,为组织成员提供医疗保险,甚至还为死亡者举办体面的葬礼,为失去家人的遗孀和孤儿提供资金和生活上的帮助。
1801年,费德里克发表的调查显示,英国当时存在72个互助组织,成员多达64万人,而当时英国的总人口不过九百万。
而1911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强制性的政府保险时,已经有九百万公民是注册和非正式的自愿保险协会的会员了。
而1920年,美国最大的互助组织兄弟会也拥有了8万会员,占美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30%。
而同时间,美国民间自助福利组织多如牛毛,上至教会,下至宗族、邻里,组织了无数的互助组织,以应对特殊情况。
中国人所熟悉的共济会,其实就是一种互助组织,1930年,共济会会员数量占美国成年白人男性的12%。办葬礼,支付丧葬费,支付疾病费用等等,有着强大的福利保障功能。
1929年,共济会还为九十多个辖区的老年成员提供了住宅,你看福利好不好,连住都包了。
1914年,共济会住宅项目给每位会员的平均补贴超过了18美元,那时的美元可是现在美元价值的几十倍。
1917年,加州的59个兄弟会中,有45个提供疾病保险和意外保险。
互助保险是人们基于朴素的相互帮助的精神和对抗风险的意识发展出来的一种保险方式。
那么,互助保险是不是就是一个好玩意呢?不是!
当中国式的随份子模式变成了欧洲这种契约型的互助保险形式时,这种模式就注定要失败。相互宝这些机构是关得早,问题还不大,如果到现在才关,有可能对这些企业构成灭顶之灾。
互助保险模式问题在哪里?
要搞清这个问题啊,我们先要来了解保险的本质。
民间凑份子钱是一种互助保险,但有没有问题呢?当然也有。
如果家家都摆满月酒,你家生一个,他家生十个,送的份子钱都一样,你心里会平衡吗?肯定不舒服,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如果对方也只生一个,你也生一个,大家就觉得还好。
你结婚一次,你同事隔三差五就换老婆,天天叫你喝喜酒,你舒服吗?
同事更换很频繁,你刚进一个公司,就有认识几天的同事给你发喜帖,你开心吗?
但民间随份子大家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因为都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我吃点小亏算了嘛 ,何必这么计较呢?毕竟,份子钱也不多。
然而,当这种互助保险变成契约型保险时,这些问题就会让相互保无法持续。
而现代保险业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现代保险购买后并不一定有回报:
如果人人购买保险产品都有对价的回报,那风险就无人承担了。而买保险的人是不希望有回报的。
如果每个人都退回,那出意外的那个人的赔偿,商业保险公司如何赔付呢?那就将无钱可赔。
第二、保险产品需要细分人群,对个体进行风险估价,以降低价格。
保险产品如何在市场上竞争呢?
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价格了。
这家保险公司保障一样的疾病,保额都是一百万,但保金一家一年五千,另一家一年两千,当然两千的更容易占领市场。
那保险公司是如何来降低价格的呢?
他们采取的方式叫做细分人群,分别对风险进行估价。
比如你是一个喜欢健身的人,那你的疾病险的价格可以打七折,比如你年轻,那你的价格还可以更便宜,因为越年轻得病概率越低,比如你是个跳伞爱好者,那你的意外险我得翻五倍,因为风险太大了。
通过对人群的细分,保险公司就能将风险一致的人分到一个风险池里来,大家一起共同分摊大家的风险。
这样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购买疾病险、人寿险的价格就便宜了,喜欢健身的人购买疾病险就比那些不喜欢的人更便宜。
这样有利于保险公司争取客户。
与此同时,他还带来另一个结果,就是大家不会互沾便宜。
假设你购买意外险和一个天天玩高空跳伞的人的保费一样,保额一样,那你肯定被别人占便宜了,因为你的风险更低。
隔三差五,就摔一个,那你的意外险肯定就越来越贵,那你就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呆在一个风险池。
你和另一群和你一样风险的人购买意外险五块一年,而那些高空跳伞的人则和搞翼装飞行等其他极限运动的人在另一个风险池,他们购买意外险可能是一年五万。
最后极限运动者内部也发生矛盾了,有些人一年玩二百次,有些人一年才玩一次,怎么办?
那保险就按次收,一次收一千,那这样玩一次的人就不被人沾便宜了。
所以保险产品是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客户群的?
依靠的就是对风险更加精准的估价,对风险人群的细分,甚至对风险行为的细分。
只有这样,他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的保险产品。
如果一群全部只生一个的人,相互在生小孩时送红包,那就对等了,这就叫大家在一个风险池里。
第三,保险产品还需要满足大数法则。
什么叫大数法则呢,风险的概率一定是在比较大数量的基础上才可以计算,独立的个体,无法计算风险。
人们常说,碰不到亿分之一,碰到了就是百分百。
但如果一万人,一百万人,一千万人,他们的风险系数就可以计算了。
所以保险公司要找到足够多的客户,才能设计出产品。
如果数量不够,就无法开发产品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种意外保险只有两个人买,价格怎么定呢?假设一人一万保费,十万保额。
不出事,保险公司赚两万,一出事,保险公司赔八万。保险公司要不巨赚,要不血亏,这样的保险公司是开不下去的。开着开着碰到个事故,就破产了。
要持续经营就需要足够多的客户量,这就叫大数法则。
看到这里,你能搞懂互助保险的问题了吗?
阿里的相互保符合以上法则吗?不符合。
第一,阿里的相互保,不同风险的人都交一样多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年纪大的人占便宜,年龄小的人吃亏。因为二者的风险定价是不一样的。
年纪大的人风险大,但他和年纪小的人交的钱一样多。所以中国的众筹式互助保险,大多是年轻人最先接触,最喜欢,然后少量的中老年人加入。
为什么那么便宜呢?
大量交钱的年轻人出险概率太低了,而少量的中老年人出险是由数万倍于他们的年轻人分摊费用的。
这么便宜的价格就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人来加入,这时,保险池里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风险人群。
然后年轻人就发现,怎么每个月要交的钱越来越多了。因为高风险的人群跑进来薅低风险人群的羊毛了。
正如同你加入生小孩一定送份子钱的计划,突然来了一群生六七个的非洲人,并且越来越多,那你送的钱就越来越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今天交钱的年轻人都老了,而新增年轻人的基数又减少时,那会出现什么?你一个月分摊的费用可能是好几千,因为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出险,远比商业保险要贵的多。
相互宝在数年前就开启了“死亡螺旋”模式,健康的人逐渐退出,非健康的人还在计划内,未来分摊金额会进一步上涨,而上涨的幅度越高,持续交费的人就越少,那能够保障的人就越少。
那谁还跟它玩呢?
后来一堆互助公司倒闭不仅仅因为监管,而是他们当时已经出了问题,大量中老年人加入了,年轻人因为分摊金额增加在退出。
互助保险没有风险分类,风险集中爆发,最后无人愿意再买单,当然这种保险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不停止的话,年轻人的保费将在数年后高于商业保险的健康险。那这时,麻烦就大了。
为什么?因为从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我过往交了十年,越交越高,保费不断上升,我也在交,结果现在我要让我拥有保障利益,却需要交超过商业保险的保费,那他们必然会痛苦不堪。
他们会将过往所交的保费视为沉没成本。
这时,主持这个计划的人,想要脱身,那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因为沉没成本太高了。
第二、相互保在监管层叫停后,改成了慈善计划,叫相互宝,那么这种模式能持续吗?也不能。
人的慈善是有限的,今天出点钱帮助别人可以,但要我天天出钱,月月出钱,这就必然会构成一种回报机制,他依然是互助保险。
即使你写得很清楚,你付的钱就是帮别人去了,是不能追求回报的,但你的这种模式与慈善模式是完全不一致的,他就是互助保险的模式,参与者必定以追求回报为目标。
因为在相互宝的设计中,你只有交了钱,才有资格获得回报这一机制,就使得他不可能转型成为慈善计划。
慈善计划,必须告诉参与者,这就是消费,你毫无回报。
相互保要不要赔偿消费者,这是一个法理上的问题,值得法律专家去研究一下,如果契约清晰,写明了风险和各方承担的义务,我个人认为是可以不必赔偿的。
但是作为中国这么大的平台企业,和专业的保险公司,居然对这种模式的后果一无所知,为了商誉,为了挽回消费者的信心,我认为,阿里积极解决这件事,也对他的长期发展有好处。
总结:
其实互助保险很常见,但凡每一个人都交一样多的钱的保险,都是互助保险,甚至每一个人每一个月都在交,是什么,你们自己想。
有些互助保险更麻烦,关都关不了。
还有些东西更不是保险,也叫作保险,比如人变老是一种风险吗?不是,人人都会老,怎么能叫风险呢?他都不是保险,那就更不可能像商业保险一样可持续了。
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是非常低等级的保险模式,如果是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他们是一定走向细分风险、符合大数法则的商业保险模式的。
金融业的本质是风险定价与风险管控,能否控制风险,是所有的金融行动的本质。然而,在中国,不少人对金融商业的理解基本等于零。这种无知,也导致当下的中国,这种玩意大行其道。
阿里这么大的团队,居然对这种模式的风险一无所知,终究啊,他们还是要为自己对金融的无知买一个大单!
关注公号:古九古十
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bx/120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