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门资讯

可控核聚变一旦实现意味着什么,可控核聚变首次实现“净能量增益”:将改变世界格局



2022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部长Jennifer Granholm宣布:位于美国加州的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控制该反应所输入的能量。耗资35亿美元的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国家点火装置)在实验中,输入2.05兆焦能量,产生了3.15兆焦的聚变能量输出,产生的能量比投入的多50%以上。这“里程碑式成就”的实现,将帮助人类在未来实现零碳排放能源的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为何核聚变的“净能量增益”意义如此巨大?我们先大致了解下可控核聚变及其研发状况。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氚,在超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两个原子核被挤压在一起发生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在此过程中,新产生元素的原子核失去部分质量而释放出巨大能量,同等质量物资的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比核裂变约高4倍。

与当前的核裂变能源相比,其运行更安全、不产生核废料、核辐射非常少。其一旦商用成功,可向人类提供清洁而又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地球海洋里的重氢达10万亿吨,每升海水含30毫克氘,其聚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升汽油。1立方公里海水中的氘所具备的能量相当于136亿桶原油,接近地球上的石油总储量。

可控核聚变三种方式

目前,人类已掌握不受控核聚变,即氢弹。而在可控核聚变研究方面,已经过漫长近70年,迄今尚未能完全成功,可见其难度之大。

可控核聚变通常有三种方式:1.重力场约束。2.惯性约束。3.磁约束。

重力场约束需要恒星级条件(譬如太阳),人类无法实现。惯性约束技术路径(激光约束),主要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中国的“神光计划”,一般被认为路漫漫其修远兮。磁约束技术路径,有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反向场、球形环等技术路径,曾被认为是进展最明显、最有前途的。

耗资46亿欧元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由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共同推进,是目前人类最大的超级托卡马克项目。中国的技术攻关也主要集中在托卡马克技术路径。2021年12月30日晚,中国的EAST装置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最长时间纪录。2022年10月20日,我国HL-2M(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托卡马克实现了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万安培(1兆安)新纪录。

但这些骄人数据背后的问题是:都无法实现“净能量增益”,即用于控制等离子体运行所需的能量输入,比聚变实验堆所输出的能量大得多。全世界所有核聚变实验堆都是巨大的耗电机,而非发电机,这令全世界核聚变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头疼。

激光约束技术路径

而谁都没想到,之前不被看好的激光约束技术路径,却在美国LLNL实验室率先实现了“净能量增益”,毫无疑问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打开了通向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实用的第一扇大门。

但这仅仅是第一扇大门而已,在其之后,超高温等离子体的稳定持续运行、堆壁中子屏蔽先进材料、常温超导体的研发等等难题一个接一个,很多关键科技尚进展殊少。

目前,某些最乐观的专家推测:最早2028年可控核聚变能实验性发电,美国能源部称有信心在10年内实现商业化。有些报道宣传:多国计划在2035年进行可控核聚变商用发电试验,2050年普及。而更多科研人员们则保守得多: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应用,估计还要20-50年时间,更大概率是在21世纪下半页。

改变世界格局,走向星辰大海

即便前途光明、道路崎岖,可控核聚变仍有可能在未来1年内,改变世界格局乃至人类文明的走向,而不仅仅意味着数十亿百姓能使用上清洁能源。

首先,是改变近现代史形成的能源战略格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人类社会的争夺焦点之一是能源。如果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那么传统化石能源产区的政治与战略权重将大大降低,而传统上的能源输入区(譬如西欧和东亚)将摆脱看人脸色的局面。这样,世界的国际规则、政治格局、外交关系、军事战略、经济体系……将发生本质性变化与巨大调整。

其次,太空争夺的重点将是月球,因为月球上有丰富的氦同位素——氦3。

氘、氚聚变,是第一代核聚变,其优点是燃料便宜,缺点是仍有中子辐射。氘和氦3聚变,是第二代核聚变,其中子辐射大大降低、安全性大大提高。有专家戏称:第一代核聚变堆要建在远郊,而第二代堆理论上可建在市中心。氦3聚变,是第三代核聚变,完全不产生中子,堪称终极聚变。氦3作为理想的核聚变原料,在地球上非常稀有,但在月壤里却蕴含丰富。这是美国正在推动“Artemis Program(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的深层次原因。可控核聚变和月球开发(而非仅仅探险)互为表里,将推动美国未来半个世纪的发展。

再有,可控核聚变是航向深空的必须。

人类进入星际文明时代,第一代动力靠化学能火箭发动机。再发展,就要利用“太阳帆”(光帆)实现低成本、长期、稳定地为航天器持续加速,以实现在“内太阳系”(太阳和小行星带之间的区域)高速航行。

但是,随着航天器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太阳的辐射光能逐渐减弱,譬如:太阳辐射能在地球、月球位置为1.3KW/平方米,到火星位置,就减弱为0.5KW/平方米。如果向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柯伊伯带等更远的深空航行,光帆的能量就不够了,那时就需要“电推”即等离子发动机。“电推”所需的工质较少较轻,但所需能量非常大,在远离太阳的深空,太阳能发电、同位素衰变核电池都无法提供足够能量,在现代物理学框架内唯一可行的能量源,只有可控核聚变。

2022年底,LLNL首次实现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巨大突破,不仅仅是核物理领域取得的一次突破,也将为未来几个世纪人类科学技术与文明发展,开启一道门。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本文链接:http://www.hainhha.cn/rm/194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