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怎么降低风险,又有私募基金“跑路”,投资中的风险该如何规避?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前段时间,又有私募基金传闻出现跑路事件。
这两年类似事件时有发生。
为啥基金还会跑路,过去发生过哪些类似的风险事件?
咱们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识别和规避这些风险呢?
投资中的三大类风险
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投资中比较常见的,有三大类风险:
(1)产品制度风险,例如卷款跑路。
(2)违约风险,例如投资了不靠谱的项目或债券,出现了违约情况,导致本金和利息无法兑付。
(3)波动风险,例如市场大涨大跌。
这三类风险中,波动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债券,都会有波动。
不过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承担产品制度风险、违约风险。
第一类:产品制度风险
首先来介绍一下,产品制度的风险。
咱们经常听到的,某某私募基金跑路,往往就是跟这种产品制度风险有关。
也就是在一开始,产品在制度的设计上面,就会有一定的缺陷。
例如早期有一些P2P、虚拟币等,可能一开始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跑路的意思是,投资者买了某个投资品种,然后相关的机构拿着钱消失了,导致投资者血亏。
这些P2P公司经常会自建资金池。
投资者买入之后,资金直接到了P2P公司自己的账户,可以随意转走。
这种制度下,P2P公司卷款跑路的风险非常高。
后来P2P逐渐消失。
但是还有一些房地产公司、三方财富公司,仍然在用类似的方式,自己发产品、自己建资金池,那这些钱也可能会被随意转走。
同样存在产品制度风险。
三个私募跑路事件
这两年出现的一些私募基金跑路事件,大多数是跟托管有关的产品制度风险。
▼案例一:量化私募跑路事件
2023年有过一家量化私募跑路的事件,大致情况是:
私募基金A——投资私募基金B——投资到一个没有托管机制的私募基金C的产品上。
私募基金A、B都有托管方,但是私募基金C没有托管。
私募基金C编造了一个虚假的基金净值,报给了私募基金B、A。
最终在私募基金A侧,看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净值曲线。
实际上客户赎回的时候就无法兑付。
客户申购基金的资金,因为最底层C基金公司没有托管机制,被直接打到基金公司账户上,被卷走。
▼案例二:股权私募跑路事件
第二种私募跑路的情况,也是近几年出现过的,是股权私募跑路。
这种股权类的私募,一种情况是本身没有托管机制,那么资金有可能被卷走。
另一种情况,即便是股权私募有托管,在资金募集的时候,确实是在托管账户,无法提走。
但是,股权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的是非上市公司的项目,例如投资了某个非上市的创业公司股权。
此时钱离开了托管账户,到了对方账户上,如果这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心术不太正,那也有可能会被卷走。
▼案例三:近期某私募跑路事件
第三个案例,也是最近很多朋友问的比较多的一个案例。
近期跑路的这家私募基金,产品也确实有托管,但还是出现资金被卷走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私募基金的人,先用自己的一些其他账户,在低位时买入新三板的股票。
由于新三板股票流动性很差,没有多少投资者在交易,股价很容易被操纵。
比如,他手里的账户A,用6块钱卖给另一个账户B。
账户B买过来之后,再以7块钱卖给另一个账户C。
这样来回倒,很容易将股价短期里拉升很多倍。
之后,再用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来高位接盘,用客户的钱来买这些价格虚高的股票。
投资人在托管账户的钱,就进入了操盘人的口袋。
以某只新三板股票为例,
在2023年4月份的时候,基本没有人交易,股价仅1块多。
之后在短期内,把股价拉升了50多倍,最高时炒到54.8元。
然后再用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在50多元的价格高位接盘。
根据这家新三板公司2023年的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三只该私募旗下的基金。
所以,尽管这家私募公司的产品,业绩看起来很亮眼,但由于底层持有的是价格虚高、没有流动性的新三板股票,因此实际上变现困难,投资者赎回时无法兑付。
两个识别方法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到:
这些私募卷款跑路事件,最关键的就是在于托管机制,以及底层的资金流向。
因此,我们通常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识别和规避产品制度的风险。
▼方法一:看是否有正规托管机构
首先,可以查看自己投资的产品是否有托管。
例如,我们投资的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理财和信托等正规金融产品都需要托管机构。
在产品合同中需要明确托管机构是谁,一般是由大型银行或券商担任托管方。
投资者申购基金,资金会汇入托管账户,而不是基金公司自己的账户。
这样就避免了卷款跑路的风险。
▼方法二:看资金流向
其次,在有托管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了解这笔钱投到了哪些品种上。
也就是了解这个产品的底层投资策略。
看资金是投到了我们认可的投资策略上,还是投到了不太靠谱的项目上。
投资出去的钱是做了分散配置,还是集中投资一两个项目。
例如,如果我们投资了沪深3指数基金,我们知道这个基金是严格按照沪深3指数,投资了3家上市公司,是一个主要投资股票、且分散配置的品种。
但也有些朋友,前几年买了某个信托或房地产理财,看到有7、8个点的利息,就投了进去。
结果这个产品底层投了某个开发商的项目,但这个开发商自己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产品难以兑付。
因此,我们投资的金融产品,了解底层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是很重要的。
还是那句话:不熟不投。
第二类:违约风险
信托、基金、理财,很多都有托管机制,不是冲着卷款跑路来设计的。
但是最近两年,也有部分产品,遇到了违约风险。
例如2022年有短债基金,单日下跌超过10%。
有部分信托,无法兑付本金或利息。
违约风险,通常出现在债类品种中。
在债券投资中,
(1)安全级别较高的,是利率债。例如国债,几乎没有违约风险。
咱们每个交易日发布的估值表里,就有10年期国债收益率。
目前2024年5月末,大约在2.3%上下。
(2)债券中,还有一些是信用债。例如企业债、地方债等。
这些就有一定的违约风险。
既然有风险,投资者也要求这些债券,利息收益率要比国债高。否则干嘛不买国债呢。
不过,有的公司或者项目,愿意以7%-10%的高利息,来借钱。
这看起来很诱人,但是,超过同期国债收益率2倍以上了,也意味着对应项目,有极大的违约风险。
你看上人家利息,人家看上你的本金。
那么,如何减少违约风险呢?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选高安全级别的债
比如购买国债指数基金、国开债指数基金等,或其他底层以利率债为主的债基,违约风险会小很多。
这样从根源上减少了违约风险。
(2)分散配置
组合分散配置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这些基金分散配置不同的债券。
这样也减少了单个债券对组合整体的风险。
第三类:波动风险
即便是规避了产品制度风险、违约风险,仍然存在市场波动风险。
例如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典型。
指数基金,托管机制完善,不会跑路。
同时分散配置,违约风险也极小。
但是股票指数基金,一年上下波动20%-30%;债券指数基金,一年上下波动百分之几,都很常见。
波动风险无法避免,不过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尽量降低。
通过低估买入、分散配置、定投摊低成本,可以减少波动风险。
时间拉长后,收益也就逐渐起来了。
总结
产品制度风险和违约风险,一旦遇到,本金可能会有永久性损失。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投资知识,来规避产品制度风险和违约风险。
螺丝钉也会帮大家识别和规避。
而波动风险,可以依靠低估买入、分散配置和定投等方式来降低。
这也是螺丝钉一直以来希望帮助大家实现的方向~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PS:对指数基金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jj/125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