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0万怎么贷,独家丨农商银行信贷怎么投?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答案

导 读:
信贷投放是银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对银行当年的信贷投放有着“指向标”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商银行信贷投放传递了哪些信号?请关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带来的分析解读。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首席记者 胡宏开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通读全文,《中华合作时报》记者从农商银行信贷投放视角,提炼出四个主要发力方向,以期为改革发展中的农商银行提供参考,做到既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1
方向一:应战息差收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趋势分析: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对金融机构而言,除了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入,还需减费让利,这些影响因素传递到农村中小银行,就会造成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应战息差收窄,是农商银行绕不开的一道坎。
纵观近三年,农商银行净息差一直呈下降态势,从2021年的2.26%,降到2022年的2.07%,2023年的1.88%,而1.8%被普遍视为银行维持合理利润的净息差参考线。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稳中有降”四个字,意味着2024年农商银行净息差虽会收窄,但下降的幅度会非常小。策略方法:净息差收窄是大势所趋,农商银行应直面挑战并做到智慧经营。首先,抓客户,把增户扩面作为核心抓手,在农区推进整村授信,城区开展网格化营销。有了客户,就有生存发展根本。其次,调整负债端和资产端结构,做到负债端做“减法”,资产端做“加法”。再次,开辟盈利“第二增长曲线”,拓展非息收入来源,包括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
2
方向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趋势分析: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经济决定金融,农商银行的信贷投入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践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策略方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农商银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支持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制造业中,要向“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方向发力。强化战略引领,在战略上将制造业贷款投放作为经营工作的重要方向,单列信贷计划;信贷政策倾斜,推动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行业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各类制造型企业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为拥有专利权、商标权、软件著作权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质押担保,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特别强调的是,面对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即对传统落后企业进行转移,引进先进制造业,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一级法人决策链短、反应快的优势,把服务挺在最前面,在前期对接和跟进金融服务中走在前列。3
方向三:发力县城金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趋势分析:2023年我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我国城镇化水平目前仍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未来仍有至少十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2023年7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策略方法:“城镇化发展仍将担当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角色,因为中国仍有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城镇化则会有效地推动投资增长和消费提升。”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2023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香港峰会上表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县城既是银行客户市场的“蓝海”,又是众多银行竞争的“红海”,当前正是金融机构争夺这一优质客户资源的关键时期。全国农商银行绝大部分是县域一级法人机构,扎根本土,点多面广,人熟、地熟、情况熟,且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在服务新市民和发展消费金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农商银行做好县城金融,着力点应是县城的新市民,信贷投放的重点应是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其中,社保卡业务是赢得新市民的制胜“法宝”,农商银行必须牢牢抓住,不可等闲视之。
4
方向四:深挖存量客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趋势分析:为让银行能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2023年3月与9月,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万亿元;2024年2月5日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长期限流动性1万亿元。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目前,中国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对于农商银行来说,在拥有更多的信贷资源的同时,更要用好信贷资源。如何把有限的宝贵的信贷资源用在“刀刃上”,值得农商银行人深思。策略方法:在大行持续下沉,对农商银行客户“掐尖”“挖根”的情况下,农商银行与他行在县域内的竞争更多的是存量客户争夺战。拓展新客户和守住存量客户相比,无论是人力、物力、精力,投入都要高得多。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农商银行在不放弃拓展新客户的前提下,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方法,守住、盘活、深挖存量客户。在与他行争夺存量客户中,由于他行以低利率甚至是超低利率挖转农商银行客户,这对农商银行来说,存在着“守市场”与“守效益”的两难选择。利润损失了,可以再挣;客户丢了,就失去了根本。怎样守住存量客户?这就需要农商银行既要算当前账,又要算长远账;既要算客户的利润贡献,也要算客户的综合贡献。关键还是要发挥农商银行的决策链短、反应灵活的机制优势和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优势,在与他行竞争中,不比价格比服务,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作者介绍↑↑↑点击上图获取
《2023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独家丨农村中小银行如何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农信联社党委书记郑育峰:建议支持地方银行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助力自贸试验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提升“四个水平”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蔡靓 责编 /胡宏开 制作/韩思佳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dk/168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