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昏君还是明君(秦始皇具备哪些治世明君品质)
尽管秦始皇被后来的汉朝统治者无情的摸黑,但是他的历史功绩却是前无古人的,把泱泱华夏分裂厮杀了五百年的土地重新归于一统,创造了一个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华夏民族。那么在秦始皇身上具有哪些治世明君的品质呢?虽然统一六国创造不朽功勋,但所建立的秦朝毕竟二世而亡,秦始皇身上又有哪些亡国之君的前兆呢?
秦始皇所具备的明君雄主品质:
一、忍辱负重,意志坚强,韬光养晦
秦始皇小时候在赵国做人质,受尽敌国屈辱,艰难求生;登上秦王之后,吕不韦把持朝政近十年,且有华阳宫和嫪毐势力猖獗,秦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十几年的隐忍,大有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
二、饱读诗书,学贯东西,治国大才
登上秦王之后,一方面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另一方面在李斯的陪伴下饱读诗书,尤其是研究商鞅变法和法家治国思想,为亲政后治理天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结束乱世、开启盛世的一代明君,隋文帝侧重繁荣经济,秦始皇侧重政治制度。
三、善于权谋,平衡势力,当机立断
面对三座大山的压迫,秦王嬴政先是利用吕不韦和嫪毐势力镇压长安君成蟜叛乱,然后利用吕不韦势力剪除太后和嫪毐势力,最后利用华阳宫和宗亲除掉吕不韦势力。一年绊倒一座大山,可见秦始皇极善于权谋,丝毫不亚于三国的曹孟德。
四、搜罗人才,任人唯贤,各尽其职
秦始皇打天下武将如云:王翦,蒙恬、蒙骜、王贲、章邯、李信等。治国大才如吕不韦、李斯、魏缭等,还运用了韩非子的法家治国理念,可谓是人才济济,而且都用到了节骨眼上,可比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人才盛况。
五、拼搏进取,民族荣誉,开疆拓土
秦灭六国后并没有满足,而是顺势南下吞并百越,设桂林郡、象郡,向北夺取农耕文明的屏障河套地区。为了消化辽阔的版图,筑长城、修驰道、巡游四方。与汉武大帝招降西南夷,征服河西走廊,通西域经略西域不分伯仲。
六、胸怀宽广,不杀功臣,不诛王室
秦始皇统一天下,但是并没有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而是让武将继续帮助他开疆拓土、镇守四方;文臣协助他治理国家、创新制度。六国虽然覆灭,但是六国的王公贵族并没有屠杀。后世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曾被人盛赞,但是毕竟还是剥夺了大臣的权力,造成强干弱枝的局面,致使朝廷军队战斗力削弱,幽云十六州无法收回,秦始皇的心胸和韬略远远超过宋太祖。
七、攘外安内,对外强硬,同仇敌忾
秦灭六国后,匈奴也强大起来,面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没有龟缩自保,更没有和亲,而是派遣蒙恬30万大军主动出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于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其气势和明成祖亲自率明军六次远征漠北,北伐鞑靼有的一比。
八、勤务国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秦始皇在做秦王的时候就勤勉国政,先后绊倒三座大山,统一六国也是耗费心力,灭六国后庞大的工作量迫使秦始皇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一个皇帝要处理六国的政务,加上当时南征百越和北击匈奴,可谓是超负荷工作,这一点和劳模皇帝康熙大帝有得一拼。
秦始皇融汇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明君雄主的卓越品质,所以才能称为千古一帝,取得了之前3年间都没有人实现的功绩。但是秦朝毕竟二世而亡,虽然主要职责在于赵高和胡亥,但是秦始皇也是有一定的过失的。
秦始皇治理国家的不足:
一、兵役瑶役繁重,百姓生活艰苦
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550年的动乱厮杀,百姓急需要休养生息。而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没有实行与民休息的仁政,而是继续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驰道,连年征战和繁重的瑶役使得百姓艰难,于是出现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反秦口号,被六国复辟势力利用推翻秦朝。
二、忽视立储,公子扶苏没有顺利继位
公子扶苏仁义贤明,是一个很适合的继承人。假如秦始皇死后公子扶苏继位,向汉文帝一样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那么秦朝接下来迎接的不是灭亡,而是盛世。可惜秦始皇在立储君方面不够果断,没有趁早,更没有给他铺好路,最终给了权臣可乘之机。
三、没有及时清理权臣,导致赵高乱政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适当清理一些图谋不轨的权臣是非常有必要的。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为建文帝杀功臣,正是为子孙继位排除权贵、铺平道路。秦始皇完全有必要杀掉或者罢免资历太深的李斯和赵高,培养提拔一些年轻的干部辅佐公子扶苏。
可惜秦始皇没这么做,结果一死就被篡改诏书,最后葬送了秦朝来之不易的江山。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yy/3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