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分类风险分析(一文教你看透证券私募基金的风险和投资策略)
因为私募基金其实是包括证券私募基金和股权私募基金的,但这里笔者主要针对的是证券私募基金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无特殊说明,下文所说的私募基金就仅指证券私募基金。
中国的私募基金其实在2003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主要的存在形式是非法的地下私募,也就是代客理财。直到2004年2月20日,一只名为“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产品面世,才向中国投资者宣告了阳光私募的诞生。
这是一只私募基金公司联合信托公司、托管银行共同发行的产品,相比以往的地下私募在规范运作及资金监管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私募基金和私募产品是没有法律地位的,因为基金法中并没有私募基金的一席之地。
阳光私募模式运作图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私募基金公司联合了市场上公信力更强的信托公司和银行,通过引入受托人对资金进行监管来规范整个私募产品的运作,同时也使得自己能够得到主流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认可。
直到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并在第一章和第十章中增加了对“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相关规定,也就是相当于为当时的阳光私募基金正式予以认可,阳光私募开始改名叫私募基金。
自从2012年底登堂入室以后,中国的私募基金就开启了它在主流金融市场上的表演帷幕,发行数量和管理规模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从2012年发行的1717只,到2016年发行超过3万只,仅仅用了4年时间。
2010-2018年证券私募基金发行和清盘数量图
截至2019年4月底,已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有8927家,已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数量上升至37685只,基金管理规模去到2.36万亿。而这里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分为八大类。面对这么多的产品以及市场上对于私募产品跑路的新闻,我们该如何看待。私募基金到底存在着哪些风险?不同的投资策略到底有怎样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让笔者来为大家一一揭晓。
如何看待私募基金现行的法律地位
众所周知,私募基金是在2012年底才被正式纳入基金法的监管的,在此之前其更多是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来进行阳光化运作,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入场券,但其法律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这也确实限制了当时私募基金的发展。2年后的2014年,全国人大针对私募行业推出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基金的运行及监管做了明确规定,这为私募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自2014年2月7日起,中国正式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也就是说现行的私募基金公司管理人和私募基金的发行都采取的是备案制,并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和公募基金、券商和保险等受到中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是要区分开的。
私募基金公司和私募产品的设立流程
私募基金公司和私募产品的数量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股市行情的回暖,二就是备案制。区别于公募基金的审核制,私募基金的备案制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基础,通过公开透明的自律管理体系来推行合格投资者制度的。
那是不是说私募基金的资金就不安全呢?网上时而传闻的私募基金跑路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里我们先要区分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这两种基金的资金的流向和限制是不同的。其次,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私募基金在成立之初都是要将资金通过托管机构进行募集的,同时在产品备案的时候提供募集结算资金账户监督协议或相关证明文件,否则无法完成备案,这说明所有的私募基金所募集到的资金都是放到了指定的托管方的。问题就出在后续的资金使用上。
私募基金的资金托管银行只对资金投向进行监管,使托管账户的资金的使用投向符合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如果资金投向符合要求,托管银行是无法对于资金的实质去向进行判断的,这也是为什么证券私募和股权私募最大的区别。
私募证券基金资金流向图
证券私募基金的投向通常都是二级市场,也就意味着证券私募的资金只能在基金托管账户和证券账户中来回,无法流出二级市场以外。就像所有的证券账户的资金只能在客户的证券账户以及绑定的银行卡之间流转一样,是无法转到其他第三方的银行账户的,这就是三方存管制度。
但私募股权基金不一样,他们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如果这些被投资的为上市公司是该私募基金公司间接控制的呢?如果该私募股权基金的钱都投到被间接控制的企业,托管银行也是无法进行判断。这时候客户的钱就相当于间接被挪用了,只是客户不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跑路的往往都是私募股权基金,而没有证券私募基金的根本原因。
因此,综上所述,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是纳入顶层法律保护,得到国家认可,但其监管制度和运作模式与传统金融机构是有所差别的。传统金融机构的管理普遍是审批制,而私募基金的管理则以备案制和自律管理为主,这给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带来了不一样的资金风险。
证券私募基金由于证券账户的三方存管制度使得资金限定在基金托管账户和证券账户中流转,无法转出其他的账户,因此资金相对安全。而私募股权类基金的风险在现行的监管体系下是存在着较大的资金风险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私募股权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重点关注产品的资金风险。
如何读懂私募基金的策略
在了解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以后,我们将目光放回到私募基金本身。私募基金自所以能够应运而生,就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欲望,因此私募基金在策略的丰富度上是远超目前主流的金融产品的,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理财、信托产品等等,所以本文也根据私募基金的运行策略给大家做个介绍,让大家能够清晰的分辨每一种投资策略的特点。
私募基金的八大策略
根据目前主流的市场分类方法,私募基金可以分为八大类,其中股票策略最为普遍,也最为成熟,其次是固定收益策略(债券产品为主),其他的细分策略都各有各的收益和风险特征,下面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各种私募产品的投资策略的特征以及其市场表现,以便投资者能够对各种策略的私募产品有个基本的认识,从而能选择出合适自己的私募产品。
1、股票策略
顾名思义就是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策略,主要包括股票多头策略和股票中性策略,这也是目前私募基金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投资策略。区别于公募基金的股票基金,私募基金的股票策略相比而言更加的灵活,同时还可以适度的引入其他的投资品种。公募股票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不得低于80%,而私募股票策略由于没有这方面的限制,通常仓位可以是0-95%,甚至是100%。
这一点甚至比公募的混合型基金的仓位还要灵活,仓位的限制也给公募和私募的股票类产品的业绩带来了较大的差异。2018年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5.42%,而私募股票类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5.29%,相差了近10个百分点。
而股票多头和多空策略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否引入做空机制。多头策略就是最常见的投资策略,只能通过股票的上涨获利;多空策略是通过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建立多头组合,同时通过融券或者卖空股指期货等建立空头组合,将市场的风险对冲掉以后,只赚股票估值回归的钱。这里面衍生出来的,还可以通过引入量化策略来强化多头策略的盈利能力,包括量化股票投资策略、中性对冲量化策略等等。
2、固定收益策略
私募的固定收益策略主要还是以债券投资为主,通过一定的杠杆比例,个券的精选,放大私募债券基金产品的收益是最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私募债券产品的杠杆相比公募债券基金会更加灵活。通常情况下,公募开放式债券基金的最高杠杆率为140%,但私募债券基金的杠杆率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其投资策略和市场判断进行灵活调整,这一点反而成为了私募债券类产品的一把双刃剑,市场好的时候,杠杆会放大产品的收益,市场不好的时候,杠杆也会让产品的收益率加速下滑。
最明显的就是2017年和2018的债券市场,2017年公募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59%,而私募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8.42%;2018年公募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228%,而私募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仅为0.68%。若债券市场相对平稳,私募债券型基金的产品收益时明显更好的,但是若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公募债券产品就会因为杠杆的限制,表现出更高的的稳定性。尤其是2018年债券市场的违约金额和违约数量都创了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暴雷的债券那是比比皆是。因此,私募债券产品的杠杆和个券偏好,使得私募债券基金产品具有明显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这从每年私募债券基金产品的收益率的首尾差异就能略知一二。
3、宏观策略
宏观策略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相对其他投资策略而言更为稳健。因为该策略主要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不同属性的大类资产进行分散配置,在降低组合风险,追求相对稳健的收益。其投资的地域和品种都非常广泛,只要发现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类资产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有价值,都是可以进行配置的。这一策略在海外是非常常见的,其提出者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桥水该策略被称为全天候策略。
通过运用全天候策略,自1996年成立的桥水全天候策略基金取得了13.8%的年化收益率,要知道从1965年至今,标普500指数的年均收益率也只有9.7%。
但宏观策略由于投资涉及的面很广,对于投资人的投资眼界,投资能力和投资经验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能做好这一策略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业绩的稳定性相对也不是很强。
4、管理期货策略
管理期货策略近几年在国内声名鹊起,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夺人眼球的收益率,特别是其在熊市中的表现。比如在上证指数跌幅超过25%的2018年,管理期货策略这一年的私募冠军的收益率高达226.69%,而公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只有不到20%。放眼行业整体的情况,即使在2018年这样的漫漫熊市中,管理策略的私募基金产品也取得了傲视群雄的平均8.34%的业绩,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相对价值和固定收益策略的平均业绩分别只有1.63%和1.49%。而2018年公募基金中平均收益率最高的债券基金也只有4.229%,仅有其收益率的一半左右。
2018年不同策略的私募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
管理期货策略(CTA)的核心就是在控制好风险的情况下,根据市场的变化在期货和期权市场中,构建足够分散的,相反方向的资产组合,从而能够有效的跟踪市场的趋势,可以细分为趋势策略和动量跟踪策略,也可以分为主动策略和量化策略,目前市场上以量化的趋势策略为主。由于商品期货与股票、债券类市场的相关性较低,同时CTA策略的组合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因此该策略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策略之间的相关度比较低,这是其往往在熊市中表现抢眼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管理期货与其他产品的策略相关性都不高。在美国,管理期货与其他产品的相关性不高于0.2,在国内不高于0.4。就拿2015年这样极端的市场来说,当年340多只管理期货的平均收益率高达90.91%。
5、相对价值策略
相对价值策略,其实就是根据同一类或相关度较高的资产,在同一市场或者在不同市场中的价格存在差异时,买入低价资产,卖出高价资产,从而取得这些资产的价差的一种策略,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套利策略,目前主要包括统计套利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
套利策略的盈利图示
这种策略最大的特点就是相对来说收益曲线会比较平稳,市场波动越大,套利策略的盈利空间就越大,但其缺点就是市场容量有限,无法容纳大量的资金,需要不断的更新投资策略,寻找更多的套利机会。国内目前有好几家专门做ETF套利和量化套利的私募,比如国内比较知名的一家私募基金的产品,在2016-2018年都实现正收益,即使在2015年这样的行情下,最大回撤也只有18.42%,不得不说,相当优秀。
6、事件驱动策略
其实就是通过分析评估重大事件对标的价格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投资机会,这类事件包括定向增发、并购重组、特殊事件等等。比如以前王亚伟通过分析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可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进行提前介入,以及在前几年以前存在明显市场套利空间的定向增发,通过参与此类事件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比如2015年的定增市场,共计890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融资规模达2.76万亿元,那一年74只有年度业绩记录的定增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高达63.33%,收益率最高的去到372%。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目前定向增发已经基本没有市场了,因此这一类策略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出路,表现相对来说比较平淡。
7、复合策略和组合基金
这两种策略目前来说在国内相对比较少。复合策略其实就是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这种包含多种策略的投资策略其实很难定义,因此个人觉得没什么讨论的价值。而组合基金相对来说内容就比较多,包括FOF,MOM等等。
其中FOF就是基金中的基金,这种现在一般都要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或者是大型的私募公司才有能力去发行,否则产品的多样性或者数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FOF的需要,策略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其次是MOM,也就是“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这个策略和FOF的区别在于,FOF选的是基金,MOM选的基金管理人。在制定了产品层面的投资策略后,通过一套研究方法跟踪并筛选出具备优秀投资回报的基金管理人,然后将基金的一部分资金交由被选中的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使其满足产品的风险指标和收益预期。
综上所述,作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有力组成部分,私募基金近几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高净值人群不断壮大,投资需求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金融产品的需求是不断扩张的。而私募基金在策略的多样性,产品的灵活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私募基金好的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其风险所在。因此我们才需要对私募基金现行的监管制度进行了解,对各类私募基金的策略和收益特征进行分析。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选择出合适自身的投资产品。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证券私募基金的风险和投资策略的分析,希望对各位有志于了解私募产品的投资者朋友有所启发。
本文链接:http://www.hainhha.cn/jj/47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