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储备,步入“储金于国”新时期
文 |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期货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军
本文为中国黄金网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操作建议或投资指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2008年至今我国黄金储备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时期,黄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对经济稳定和国家发展有着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黄金储备角色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我国黄金储备将扮演怎样的重要角色?
”2023年2月7日,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我国官方储备规模为33724.94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为31844.62亿美元,黄金储备为1252.83亿美元,IMF储备头寸及特别提款权(SDRs)分别为109.82亿美元和519.71亿美元。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央行3个月持续增持黄金,使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到达前所未有的2025.46吨(6512万盎司),黄金储备占官方储备比例进一步上升到3.71%,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实现由“藏金于民”到适度的“储金于国”的转变意义重大。
黄金储备保障经济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整体上处于被西方金融体系孤立和制裁的状态,黄金产量及储备量水平均不高,但却构成了我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及友好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支撑和支付保障,是调剂粮食和紧缺的工业设备进口的宝贵资金。
1952年至1977年25年间,黄金在我国官方储备中的比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平均占比为53.2%,1966年占比最低为29.41%,1973年占比最高为91.35%(图1)。黄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到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后,我国紧密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也随着大幅提升。
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5.57亿美元,到2008年时则奇迹般增加到19460.3亿美元,30年增长了约1249倍。同时,我国黄金储备的增幅却只有50.75%,从1978年的398吨增长到2008年的600吨。
随后,黄金储备占国家官方储备的比率大幅下降,1978年和1980年两年还处在高点,分别为61.36%和77.48%,1991年时就已经下降到9.71%,2008年则更是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只有0.86%,1978年到2008年的平均比率为18.33%(表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迅速复苏,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引领着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性也越来越大。
然而,众多欧美国家却长时间奉行非正常、低利率、高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前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只是得到缓解和延长,主要通过购债计划和低利率政策将更多的风险转移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内,股市和债市积累的泡沫越来越大。
步入“储金于国”时期
当时,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主动增加了黄金储备,2009年4月,官方公布黄金储备增加了454吨到1054.1吨,黄金储备量跃居世界第五;2015年7月,中国再次宣布已增持黄金储备量至1658吨。
2008年底到2023年1月,我国黄金储备累计增加了1025.46吨,增幅达到237.6%,同期,外汇储备则只增长了63.6%,从19460.3万亿美元到31844.62万亿美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的黄金共计9365.13吨,而2007年至今则是产出最高的15年,共生产了6116.41吨,为我国的黄金战略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表2)。至此,我国黄金战略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前期的“缺金惜金”时代,历经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藏金于民”的时代,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步进入到适度“储金于国”的战略发展时代。
我国实现2025.46吨的官方黄金储备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每年1.5亿吨粮食进口量、5亿吨的原油、11亿吨的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就需支付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再与33724.94万亿美元的官方储备和121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体量相比,中国的黄金储备规模还有较大的空间。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迅速提升其黄金储备到2298.5吨的风险防范经验值得借鉴。
制图:孔钊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hj/52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