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熔断什么意思,为何A股短短4天就四次,而美国28年才一次?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
在国外,熔断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目前,除美国外,日本、韩国和欧洲主流股指期货普遍“熔即断”的机制。不过由于门槛设置较高,至今各国很少触及熔断点。
在对比美股和A股后,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发现两者主要存在熔断机制分级、交易制度、覆盖范围、投资者结构四大差异。
1
美股熔断机制旨在改善流动性
事实上,早在19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对标普5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涨跌幅限制,但不久即被废止。
美国现行熔断机制的诞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史称“黑色星期一”,当日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崩溃。早晨9 点10 分,开盘钟声响后,道琼斯指数在屏幕上一开始显示就已下跌了67 点,卖出指令排山倒海涌来。开盘不到一小时,指数已下跌104 点。由于指令数量太大,计算机显示落后实际交易20 分钟,从开盘到11 点,道指直线下跌,下午两点,跌250 点。两小时后收盘,道琼斯股票指数下跌了508 点,由2246.74 点狂跌到1738.74 点,跌幅达22.6%,市值损失5030 亿美元。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才让市场真正认识到价格限制制度的重要性。
1988年,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熔断机制。这一机制最初挂钩道琼斯指数,实行两级熔断门槛:当道指下跌250 点时,暂停交易1 小时;当道指下跌4点时,暂停交易2 小时。指数的跌幅是影响暂停交易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跌幅越大,暂停交易的时间越长。
熔断制度推出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此后的18年中,美国再没出现过大规模股灾。
2010年5月6日,一场惊涛骇浪不期而至,道琼斯工业指数盘中疯狂跳水近1点,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值更瞬间蒸发逾86亿美元,创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单日盘中跌幅。随后道指开始反弹,收盘下跌347.8点,跌幅3.2%,刷新一年多来最大跌幅。另外两大股指也受到波及,标普5指数收盘暴跌3.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44%。
当天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异动。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股价在5分钟之内从40美元跌到1美分后又迅速回到40美元价位。而高盛集团、通用电气、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以及福特汽车等重量级上市公司股价也无一例外上演“过山车”行情。
在美股闪崩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未来股市急跌可能耗尽市场流动性,同年6月,SEC在1988年创立的大盘熔断机制基础上,推出了个股熔断机制。
受闪崩未触发熔断机制影响,美国证交会将挂钩的基准指数由道指修改为标普5指数,同时将熔断机制修改为三级,熔断门槛分别为7%、13%和20%,当触发7%和13%时,暂停交易15 分钟;当触发20%时,直接休市。
除针对大盘的熔断机制调整外,SEC还批准了以“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替代之前实施的个股熔断机制,重点在阻止个股偏离一个特定的价格幅度区间,以降低暴涨暴跌所带来的市场波动以及波动所引起的后续影响。比如15秒内价格涨跌幅度超过5%,将暂停这只股票交易5分钟,但开盘价与收盘价、价格不超过3美元的个股价格波动空间可放宽至10%。
熔断机制作为非常规的制止股价异常波动的手段,使用的次数并不高。美国从1988 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只有1997 年10月27日实施了一次。
2
对比美股:A股熔断现四大差异
根据A股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指数熔断相关规定,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尾盘阶段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基准指数选择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场总体波动情况的沪深3指数。
由此可见,我国指数熔断机制相关规定,有5%和7%两档熔断阈值、涨跌双向熔断。根据A股熔断机制,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种状况:
当沪深3指数波动触发5%熔断阀值,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后开始集合竞价,随后继续当天交易;当沪深3指数在14时45分及之后触发5%阈值,当日将暂停交易至收盘;当沪深3指数全天任何一个交易时段触发7%阈值,将暂停交易至收市;假如开盘沪深3指数触发7%阈值,市场将于9时30分起暂停交易至收市。
记者梳理发现,相比美股,A股熔断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差异。
首先是熔断机制分级。美股实行的是三级熔断,有三个档次,分别是7%、13%和20%,触发前两个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触发20%,则直接休市。而A股市场当前实行的是两级熔断,5%和7%,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直至休市。
其次交易制度。美股市场采用的是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A股则是有涨跌停板限制的交易制度,对于大盘和非ST股而言,涨跌停板的限制是10%,在这种制度下,只要达到涨跌停板的限制时,市场就会出现类似自动熔断的效应。
再次,覆盖范围。美股市场上,除了股指和股指期货在达到一定幅度的涨跌时会触发熔断机制外,熔断机制也适用于个股。根据美国证交会对个股设置的“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机制,如果某只个股的交易价格在5分钟内涨跌幅超过10%,则需暂停交易。如果该个股交易价格在15秒钟内仍未回到规定的”价格波动区间”内,将暂停交易5分钟。
根据A股现行熔断制度规定,当沪深3指数日内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股票期权等相关品种暂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货合约暂停交易。但个股交易却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即便个股的走势出现异常波动,只要不达到涨跌停板的限制,其日常交易就不会被熔断。
第四,投资者结构。根据Choice终端数据,在剔除大股东所持流通股后,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计算发现,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A股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社保基金、QFII、私募等六大机构持股市值占同期流通市值比例为16.45%,其中,公募基金占比最高,也仅达到7.6%,其余83.55%均为散户持股,A股“散户化”的情况可见一斑。美股市场上,投资基金、养老金和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美股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45年至今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的比重由不足10%,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63%,占据市场绝对大头。
小贴士:其他市场熔断机制
新加坡交易所2014年2月开始在证券市场实行的熔断机制就属于“熔而不断”,此举旨在当证券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时,保障投资者权益。
新 加坡采用是动态熔断,熔断阈值实时变动。新交所的公告显示,熔断机制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 成分股等。根据规定,当上述证券潜在交易价格较参考价格(指至少5分钟前的最后成交价)相差10%时,便会触发熔断机制,继而实施5分钟的“冷静期”。 “冷静期”内股票仍可继续交易,但价格波动范围限制在10%的波动区间内。当“冷静期”过后,交易恢复正常,新的参考价格也将根据“冷静期”的交易情况而 定。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gp/141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