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道德风险的案例分析(德道风险的大坑点p2p网贷)
“道德风险”一词指的是“用别人的钱不心疼”,借钱投资或借钱经营所导致的风险偏好上升,这是一个经济现象,和借款人的道德水准没有太大的关系。媒体经常将道德风险解释为圈钱骗贷、卷款潜逃、恶意违约等不道德的行为,这是一个帮为普追的误解。
大企业家大业大,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多,银行“嫌贫爱富”,自然倾向于给它们提供贷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中型企业的抵押贷款市场仍是主流金融机构的天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只能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市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本来就不多,设备、厂房又是专用的,在市场上缺少买家,变现能力差,银行不愿意接受这些流动性差的资产作为抵押,小微企业的融资因此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互联网金融公司要想开拓这块市场,必须研究推出无抵押、无担保金融产品,仅凭信用就可发放贷款。
无抵押贷款的风险高,P2P 公司通常会收取两位数的高利率,用高收益对冲高风险,它们的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计算两率(利率和违约率),看似合理,实际上没有解决金融的本质问题一一信息不对称。
高利率不仅无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反而带来“逆向选择的新问题,结果是金融风险的上升。当利率过高时,保守经营的低风险客户会觉得借款资金成本过高,不如使用自有资金,或者缩减甚至放弃投资扩张计划。愿意承担高利率的反而是那些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的企业和低收入个人,年息 30% 以上还要借的,大概率是超高风险生意,或者资金周转相当困难50% 的利率如果还有人敢借,基本上是借了就没想还。高利率排斥优质客户,吸引高风险借款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含义。一旦进入逆向选择阶段,P2P 公司就难逃厄运。高利率一高风险客户一高违约率一再提高利率,恶性循环很快就把 P2P公司拖入资金链断裂的绝境。
质疑 P2P 的商业模式并非否定小微金融的前景,而是否定金融业务中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规律,迄今为止也没有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但它确实为我们开拓小微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dk/52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