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个皇帝顺序(清朝十二帝在位顺序表及生平简介)
清朝(1636-1912),国祚276年。
一、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6),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1583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祖被杀,他以先人留下来的十三副盔甲聚众起兵,化悲愤为动力,开始了他建国称汗、征战一生的金戈铁马之路。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从失去了父祖的孤儿到后来威震四海的一代英主,仅仅经过了三十多年。
当时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身边仅有十来个步卒,想要抗衡有着血海深仇的拥兵百万的大明王朝,显然是不可能的,随即他将其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如何扩大自己的实力上面。
当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在的辽东女真族一共分为三个大势力群体,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及东海女真。
而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是女真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又分为八部。在这八部之中,又有着自己的仇人且他的实力较弱。
所以努尔哈赤的目标很明确了,想要为自己的父祖报仇,就要有强大的实力,为了拥有强大的实力,就需要统一女真各部,想要统一女真各部,就要先统一建州八部,也要先攻打那个实力弱的,与自己有仇恨的尼堪外兰部落。
加上尼堪外兰的性格胆小怕事,得知努尔哈赤前来进攻时,不战而逃,于是努尔哈赤就占领了他的地盘。
就这样,努尔哈赤按着自己既定的目标逐步进行,通过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589年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
随着自己实力的壮大,为了不受到明朝的注意,努尔哈赤不得不向自己的敌人俯首称臣,为了表明自己忠于大明,还通过上供和退地等方法。
就这样,努尔哈赤取得了明朝的信任,在自己壮大的三十多年中,没有受到明朝的进攻。在这期间,努尔哈赤逐步吞并了女真各部。
虽然努尔哈赤的崛起吸引到了海西女真的注意,尽管他们派出了联军攻打努尔哈赤,但最终在古勒山之战中,努尔哈赤取得了胜利。
此后努尔哈赤逐步统一了海西各部,随后又花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使得东海女真投降,至此,辽东女真的大部分领土都在努尔哈赤的麾下。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
此时的努尔哈赤,终于拥有了与明朝一较高低的资本,随即在1618年,发布了“讨明七大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具体内容,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努尔哈赤向明朝宣战后,便出兵偷袭了明朝边境,面对边境的危机,明朝万历皇帝也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击。
1619年,明朝与后金迎来了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萨尔浒战役。最终,后金取得了胜利。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失败后含恨病逝而亡。
二、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6-1643),年号:天聪,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的上位,也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祸根。
虽然皇太极的个人能力十分出色,但在皇位的争夺中,并不占据优势。刚开始的努尔哈赤原本想立长子褚英,但由于他的心胸狭隘,嚣张跋扈,私自结党,最终被囚禁而亡。
此时的努尔哈赤想将汗位传给代善,但由于被人检举揭发,说代善与福晋有私情,努尔哈赤十分愤怒,派人前去调查,结果发现事实属实,随即代善也失去了汗位的争夺资格。
此时能与皇太极相争的只有多尔衮,但是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只有15岁,只要他的母亲阿巴亥一死,就没有人能够与他争夺汗位了,所以皇太极和其他几个贝勒商议过后,说努尔哈赤去世时留有遗言,让阿巴亥殉葬,最终皇太极取得了汗位争夺战的胜利。
皇太极即位后,励精图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出兵征服朝鲜后,采用了汉族降将的建议,重用汉官,实行满汉一体的政策,立志入关。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
崇德七年,清军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胜利,为后来的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在位17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三、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4-1661),年号:顺治,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福临的皇位,可谓是皇权斗争之后妥协的产物,那这是为什么呢?
1643年,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并没有留下继承人的人选,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围绕展开了争夺,皇太极上位的隐患终于浮出水面。
按理说皇太极去世后,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拥有顺位继承权,加上跟随皇太极这些年的南北征战,拥有了足够的威望。但是他还有一个必须打败的对手——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年轻力胜,功勋卓著,他也为皇太极在称帝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加上努尔哈赤去世后有想法要把汗位传给他,但由于当时自己年龄尚幼,母亲被杀害,汗位与自己失之交臂,在他看来,这个位置原本就是他的。再加上女真族有着兄终弟及的制度,所以他也有着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豪格与多尔衮围绕皇位争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其他的大臣却想着他们将要入主中原,实力不能受损,加上中原有着父死子继的传统,此时的多尔衮的身份就不太适合争夺皇位,但是他却想到了另一层意思:新的继承人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但不一定是皇长子豪格。
最后在议政王大会中,多尔衮提出要让皇九子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吉尔哈朗一起辅政,众人面对这个提议,也就不再反对,这场夺嫡风波也就落下了帷幕。
福临继位后,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缓解社会矛盾,福临减少了诸王贝勒的权利和停止了圈地,也进一步缓和了民族矛盾。
在吏治方面,福临尤为注意,他派遣监察御史去各地巡视,着重处理贪官污吏。
在经济方面,福临积极的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实行屯田,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面对全国出现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了怀柔政策,积极招抚,使得局面出现好转,顺治十六年,除了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全国的抗清力量基本平定。
顺治十八年(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去世,庙号:世祖,葬于孝陵,传位皇三子玄烨。
四、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2-1722),年号: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顺治帝去世前,由于生前没有册立太子,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将出过天花而没有夭折的玄烨选为继承人,并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皇帝还下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为辅政大臣,辅佐玄烨处理政务,直至亲政。
原本的局面一片向好,但是四位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为了争夺权利,很快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便日益激化。
因为首辅索尼年老体弱,遏必隆胆小怕事,因此只剩下苏克萨哈和鳌拜在朝中争夺权利。
爱新觉罗·玄烨到了亲政的年龄后,苏克萨哈为了对付鳌拜,上疏皇帝应该亲政,应该解除他们辅政的权利,面对手中的权力,鳌拜肯定不能束手就擒。
鳌拜指使他的党羽反告苏克萨哈,说他不想还政,然后逼迫爱新觉罗·玄烨杀害苏克萨哈,更是诛其族。
面对日益嚣张的鳌拜,玄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带领了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少年,用计生擒了权臣鳌拜。
至此,康熙皇帝扫除了他亲政的最大障碍。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旨撤藩,同年12月,吴三桂在云南反清复明,并杀害云南巡抚朱国治。吴三桂派人发布檄文,并于次年开始攻打湖南等地,随后福建的耿精忠和广东的尚之信相继叛乱。
面对叛军的来势汹汹,康熙皇帝下令坚决打击吴三桂,对于其他的反叛者实行招抚,用来削弱吴三桂的势力。此后还下旨重用汉将、汉兵前去作战。随后福建的耿精忠和广东的尚之信相继投降。
此时的吴三桂偏于湖南,而清军已成围剿之势,吴三桂的失败已成定局。康熙二十年,清军攻破昆明,三藩平定。
平定三藩后,收复台湾被提上日程。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下旨让施琅为福建水是提督,出兵攻打台湾,于澎湖水战中取得胜利,并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主要成就还有三次亲征噶尔丹,收服蒙古各部,治理黄河以及编纂《康熙字典》等等。
这位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驾崩于畅春园,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值得被称为“千古一帝”。
庙号:圣祖,葬于景陵,传位皇四子胤禛。
五、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3-1735),年号;雍正,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的继位可谓是惊心动魄,那么胤禛是如何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712年,康熙皇帝的嫡长子胤礽第二次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从此,康熙再没有立过太子,同时也拉开了夺嫡的序幕。
皇四子胤禛知道自己比不上“才学八斗”的皇八子胤禩,也比不过年龄占优的皇长子胤禔,也比不了父亲喜欢的皇十四子胤禵,所以他知道自己没有优势,便不表露出自己争储的雄心。
在其他皇子为了争储而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在一旁看热闹,吟诗作赋,看到了皇太子的废黜,皇长子的囚禁,皇八子的削爵等等。
为了赢得父亲的喜欢,在别人唯恐不及的时候,胤禛还在风头上为皇太子胤礽求情,这让康熙皇帝看到了他的兄弟之情,而且在皇八子结党的时候,没有前去依附,反正胤禛表现出一副对皇位没有想法的样子。
在讨得了父亲的欢心后,胤禛逐渐获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因此被派的差使也越来越多,甚至在康熙登基60年的时候,还被派到了祖陵祭祀,甚至在冬至被派去了祭天。而这类大典,一般只有储君才有资格主持。
即使胤禛做到了这样,他也没有表露出对皇位的觊觎之心,甚至在办差的时候铁面无私,以表自己没有拉拢大臣的想法。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铁栏粉丝,皇十三子胤祥。
此时皇八子知道自己争储无望后,转而支持老十四,原本支持皇八子的老八、老九、老十也都去支持老十四。
现在的局面是老十四占优,他的支持者也都纷纷制造舆论,仿佛储君之位已成定局。如果康熙皇帝要传位给他的话,就不会将老十四再次派到了西北,还让年羹尧去节制他的粮草,年羹尧可是皇四子胤禛的家臣,而且他的妹妹还是胤禛的侧福晋。
所以说,相比于皇十四子胤禵,康熙皇帝还是想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的。不仅如此,由于胤禛的生母身份比较低微,康熙皇帝还将传位的遗诏交给了步军统领隆科多,他手握禁军,负责京城的守卫。
当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隆科多关闭城门,宣读遗诏,表明皇四子胤禛是继位皇帝,此次的九子夺嫡,皇四子胤禛最终胜出。
至于网上有的说胤禛的继位充满疑惑,比如说胤禛把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篡改成“传位于四子”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传位诏书不只一种语言,是满、汉,蒙三种文字,不可能只更改汉字的。
胤禛继位后,面对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统治,他实行了改土归流,除此之外,他还废除了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百姓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也增加了朝廷的赋税。
为了解决乡绅不用交税的情形,雍正皇帝实行了官绅一体纳粮。在政治上,创立了密折制度,用来监察百官,并设立军机处来专一事权。
雍正皇帝从九子夺嫡胜出后,知道了夺嫡之争的残酷,还伴有流血牺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等到皇帝驾崩后再打开宣读。
雍正皇帝为康乾盛世的发展,起到了过渡性作用,于雍正十三年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葬于泰陵,传位于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
六、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6-1795),年号:乾隆,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突然离世,在这一天,雍正身体偶感不适,但依旧在圆明园办公,还接见了大学士张廷玉。其实之前雍正就曾患病,不过自那以后,身体素质一直很好,这一次也就每当回事。
但在傍晚时分,雍正的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在子时驾崩,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在雍正逝世的当天晚上,大学士张廷玉与鄂尔泰两人告知在场的亲王和大臣,雍正皇帝生前曾经将传位的密旨透露给他们,除了他俩谁也不知道。
张廷玉
这道随身密旨现在就藏在圆明园中,应当马上找出来,以此确立继承人,不一会总管太监将雍正皇帝亲笔写下传位宝亲王弘历的密诏捧出。
之后,他们带着雍正皇帝的遗体返回紫禁城,在正大光明匾后,找到了另一份密旨,再一次确立了弘历继承人的身份。
在1729年,雍正打算对准噶尔用兵时,为提高行政效率,特设军需处,以此来处理军机事务。1738年,乾隆皇帝将其更名为军机处。
跟雍正皇帝军需处不一样的是,乾隆的军机处不仅仅会处理军务,还要协助皇帝处理日常的政务。
军机处也由原来的临时机构改为常设,成为法定的,跟外朝抗衡的内廷机构。
所以这样的军机处,比雍正时的军需处更加招人注意,乾隆皇帝通过这种举措,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同时还加强了自己的君主专制,使其权利达到了顶峰。
1747年开始,之后的近30年间,清王朝对川西嘉绒藏区的两大地方土司——大金川与小金川进行了两次武力征讨。
阿桂面对数次都不能攻克的勒乌围碉堡,阿桂坚定奉行了缓字诀,以九个月的时间步步推进完成合围,彻底斩断了勒乌围周边的交通联系,最终于1775年8月攻破该寨。
之后,阿桂运用同样的措施,通过合围,断水断粮,还不断的使用重炮攻击,最终,索诺木率领两千部众出程投降,大小金川之战结束。
虽然大小金川的战役,耗费了清朝的白银近亿两,但保证了由川蜀进入藏区交通路线的安定,进而稳定了清王朝对西藏的管辖。
除此之外,爱新觉罗·弘历的成就还有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清缅战争等等,他也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
在位六十年,禅位听政三年的这位乾隆皇帝,使得“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他还编纂了《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于嘉庆四年,驾崩于养心殿,庙号:高宗。
七、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年号:嘉庆,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1799年,清太上皇乾隆皇帝去世后,他生前的第一宠臣和珅失去了靠山,被嘉庆帝逮捕处死。
嘉庆皇帝虽然当了皇帝,但大权依旧在乾隆皇帝手中,嘉庆皇帝也知道,圣祖康熙皇帝也有过二废太子,就算现在自己是皇帝,但也有可能会被废黜,所以嘉庆皇帝小心翼翼,举步维艰。
但这种情况在宠臣和珅看来,这是懦弱,加上和珅是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大臣,在乾隆晚年时,他把持着国家的财权、军权和政权,这无疑是无视嘉庆皇帝的存在,所以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皇帝立马就开始了清算。
嘉庆皇帝真正亲政后,通过清算和珅,缓解了民怨,另一方面更换军中大臣,奖罚分明,通过剿抚并用,分化了各地的起义军。
嘉庆二十五年,爱新觉罗·颙琰从圆明园前往避暑山庄,二十五日,突然病逝。庙号:仁宗,葬于昌陵,传位爱新觉罗·旻宁。
嘉庆皇帝在位期间,处死和珅,平定叛乱,平反冤案,没有大的功绩也没有大的失误,算的上是一位守成之军,与此同时,世界上也开始了工业革命,清朝也开始了由盛转衰。
八、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1-1850),年号:道光,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道光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对漕运盐政进行了改革,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也减少了财政的开支。
道光皇帝还整顿吏治,去除官员的奢靡之风,同时,还解除了部分的矿藏。
爱新觉罗·旻宁刚刚继位的时候,就严令禁止鸦片的输入,道光十八年,他采取林则徐的禁烟措施,颁布了《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这项措施是清朝最为严厉周密的禁烟令。
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道光三十年,爱新觉罗·旻宁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庙号:宣总,葬于慕陵,传位四子奕詝。
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1-1861),年号:咸丰,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咸丰皇帝继位后,着手进行改革,勤于政事,为了挽救统治,重用汉官曾国藩,依靠其掌握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咸丰六年,英法对清政府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既向北京进发,咸丰帝逃亡热河,不久后患病,于咸丰十一年病逝,庙号:文宗,葬于定陵,传位爱新觉罗·载淳。
十、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2-1874),年号:同治,谥号:继天开运中居正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宽毅皇帝。
咸丰帝去世后,由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即位,由于年龄尚幼,由慈溪与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
载淳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陕甘回民起义、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同时还积极求取复兴之路。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的主持下实行了新政,称“同治新政”。
同治十二年,载淳新政,但是他无法摆脱慈溪的掌控。同治十三年,载淳染上天花,去世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庙号:穆总,葬于惠陵。
十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5-1908),年号:光绪,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同治十三年,载淳病逝后,年仅四岁的载湉被立为皇帝,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至十八岁。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光绪帝载湉主张抵抗,派刘永福到台湾布防,下令停止继续移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连续上书,光绪帝受到启发后,想要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但被慈溪阻止,最终不得了之。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死于宫中,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十二、爱新觉罗·溥仪(1909-1911),年号:宣统。
三岁即帝位,由其父摄政。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元年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仍居住于清宫。
民国六年,张勋复辟,十二天后失败。
1967年逝世,先葬于八宝山,后迁到崇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chy/26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