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实行了吗,延迟退休,更好推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
前不久,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这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详细规定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方式,并附有男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
“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同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等平台上线,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计算自己的退休年龄。
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探讨一直在进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背后,是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少子化从供需两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老龄化持续加重医疗、社保和家庭负担。”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分析。
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持续下降,年均减少3万人以上,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能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加剧。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7亿人、占比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本世纪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先增后降,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格局中的位次将不断上升。当前至206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我国养老和医疗负担最重的阶段。
据预测,2055年至206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8亿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98亿人。
史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但老年人口年龄结构较轻,借此机会完善延迟退休政策,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完备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更好地推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激活老年人力资源,提升老年人口经济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为稳定第一支柱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规模提供支撑,为优化调整第三支柱养老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提供时间和空间。”史毅说。
“渐进式”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既能保障平稳过渡,又能适应不同区域和阶段的发展需要
延迟退休政策发布后,有人很高兴,能够多干几年,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也有人担忧,万一身体扛不住了怎么办?
根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渐进的方式。方案设计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从2025年起,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调整至58周岁、55周岁。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弹性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增加了自由选择空间。”王晓萍表示。
史毅认为,尽管我国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总量变化带来的,还存在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差异。
“我国人口国情复杂。由于年轻劳动力人口持续从农村流向城镇,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或将出现城市最低、城镇居中、农村最高的局面。”史毅说,“渐进式”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既能保障平稳过渡,又能适应不同区域和阶段的发展需要。
改善老年健康服务,提升老年人口素质,强化老年能力培训
“老年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怎么保障?”“大龄失业怎么办?”……延迟退休政策发布后,相关问题备受关注。
加强对相关群体的权益保障,也是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办法规定,对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加强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其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史毅提出,延迟退休和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过程中,应该改善老年健康服务,提升老年人口素质,强化老年能力培训。
“为保障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需要持续丰富健康养老服务内容,提高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更加注重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稳定提升活力老人的规模和比例。”史毅强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表示,下一步要将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分析掌握劳动者健康状况,防范大龄劳动者职业病及职业健康风险。
对于大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史毅建议,建立健全老年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人才信息库和评价制度,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为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需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同时,完善大龄劳动者就业支持政策,破除不合理限制。推动用人单位在聘用大龄劳动者或者退休人员时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险。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19、20期《民生周刊》杂志原标题:《(引题)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70多年来首次调整 (主题)延迟退休,更好推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编辑 | 李雪责编 | 姜玉函“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人民旅游”分享游记与攻略,展示美景与美食,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bx/117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