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农e贷手机贷款流程(贵州黔东南探索农村金融零售新模式)
在保护好公民隐私的同时,打破数据壁垒,将公民网上消费数据和征信系统共享,以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利用和避免金融风险。
焦点
本报记者 李健 吴兴芝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为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贵州黔东南农信探索农村金融零售新模式,辖内居民在手机上可随时借款还款,足不出户,方便快捷。同时,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贷款以户为单位的常规模式,拓宽了农户贷款面,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疫情催生农村金融零售新模式
当前,正是农村春耕繁忙季节,记者在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采访,不时发现一些穿西装打领带的年轻人穿梭于田间地头,拿着手机向老百姓指指划划。他们在干什么?据了解,原来是当地农信社工作人员指导老百姓在手机上操作借款和还款,今后有金融需求,不用去银行排队办理,手机上下载贵州农信“黔农云”平台(APP),按照操作流程网上办理,最多两分钟完成。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神器”?按照工作人员指点,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黔农云”,打开页面点击“黔农e贷”,就会跳出“我要借款”“我要还款”等操作指南,若要借款,就点击“我要借款”,这时页面又跳出“选择行政区域”,按照提示选择自己所属区域。记者当时在剑河采访,随即输入剑河县,再点击“我要借款”,页面跳出“抗疫周转贷”“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多个信贷产品,不同信贷产品额度不一样,比如,“抗疫周转贷”最高可贷5000元,贷款期限1年,其他产品最高可贷30万元,贷款期限3年。按照操作流程,输入身份信息,确实只要几分钟可办理完毕。记者发现,不同行政区域,信贷产品也不一样,同属黔东南州的雷山县,网上公布的信贷产品与剑河县有差别,其中“普惠贷”额度最高可贷2万元,贷款期限2年。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农村金融业更是如此,为防控疫情,只有创新服务模式。”剑河农商银行董事长雷晟告诉记者,以往农村贷款以户为单位,儿子和父亲同一户口簿时,父亲贷了款,儿子就很难贷款。“与地方扶贫办、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合作,采取资源和数据共享,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农信社自身数据,经过深思熟虑推出了农村地区个人网上贷款业务。”雷晟说,为防控金融风险,“黔农云”系统对征信“黑名单”自动评判,在其他银行有借款没偿还的自动扣除额度。调查发现,农村客户以前都在45岁以上,推出网上贷款业务后,客户平均年龄30岁。该业务仅限本县群众,不管是农民、居民和职工都可贷款,目前使用该产品的客户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剑河县就有6.8万外出务工人员,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也蕴藏机遇。
农村金融零售新模式促发展
记者发现,该业务与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京东白条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雷山农信社理事长徐光认为,农信社开展此业务更有优势。首先,农信社长期深耕“三农”,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民在用其他类似金融产品时,若不及时偿还就会被拉入“黑名单”,再因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没根基,遇不良贷款,无法找到贷款人,不仅损失本金还产生金融风险,而农信社长期经营农村市场,每天有信贷员和村民打交道,即便产生不良贷款,随时可以去家里催收,了解情况,若遇不可抗力因素,还可延长贷款期限,把“黑名单”洗白,进行人性化管理。其次,农信社贷款利率低。相比其他类似产品,农信社贷款年利率4.35%,贷款5000元,一年利息218元,一个月才18元。
贵州省农信社黔东南审计中心党工委书记、主任潘荣熙告诉记者,他们采取“部分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指导辖内雷山农信社和剑河农商银行率先创新推出线上农户个人小额消费信贷产品“普惠贷”和“抗疫周转贷”,构建了“外部数据+黔农云+客户经理”深度融合的线上多元服务模式,其不仅有优势更有社会意义。首先是增户扩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以前涉农贷款以户为单位,贷款面并不理想,现在只要辖内户籍居民,18-60岁都可在网上办理(有征信问题除外),尽管贷款额度不高,但做到了“普惠”二字。
对此,记者在雷山县采访时印证了该说法,去年雷山农信社涉农贷款面达48%,现已达70%。该县望丰乡五星村村民任木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当时孩子创业急需周转资金,她在“黔农云”上贷了2万元“普惠贷”才解了燃眉之急。
其次是拉动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潘荣熙说,如何刺激农村消费,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老百姓想消费,但苦于没周转资金不敢消费。因此,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刺激消费,还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此,贵州剑河园方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何小兵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公司1—2月没销售收入,周转资金紧张,公司缓发了工人工资。剑河农商银行了解公司和员工的困难后,及时对接,给每位员工发放了5000元“抗疫周转贷”,帮助工人解决疫情期间的消费需求。“这不仅最大限度地为公司争取了时间,还稳定了员工队伍。”
打破数据壁垒防化金融风险
针对黔东南农信的做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郑醒尘认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是更多依靠现金流数据来评估信用风险,金融科技为之提供了支撑。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银行流水数据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应用金融科技可以建立大数据模型,更有效确定授信额度,并通过互联网银行渠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客户现金流信息偏少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可以从小额授信起步,对正常还款客户根据其现金流逐步提高授信额度。郑醒尘还介绍了浙江台州市地方性银行的做法,当地银行为普惠客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有的信贷产品授信额度从2000元起步,多数银行推行30万元以内的无抵押贷款;为降低风险,有的银行请客户的家庭长辈提供担保。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贵州省委主委左定超认为,“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规模仅占全国银行业信贷规模的20%,如果去掉住房贷款,剩余的占比不到5%,未来潜力巨大,传统银行对客户消费信贷都是从信用卡业务慢慢延伸至线上消费信贷,而黔东南农信直接进入线上消费信贷领域,实现了一定的赶超,值得尝试和推广。”当前,农信社发展互联网信贷业务有些挑战,主要是缺乏数据,比如像支付宝、微信、京东等网上消费数据很难获得支持,但同时也有机遇,一是资金存量充足,二是客户群体重合度高,三是政策优势相对利好。因此,他呼吁各行业保护好公民隐私的同时,要打破数据壁垒,将公民网上消费数据和征信系统共享,以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利用和避免金融风险。同时,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消费,拉动经济稳健发展。
本文链接:http://hainhha.cn/yh/40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